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尘土暗貂裘,森然白发稠。
年光真衮衮,吾事竟悠悠。
马宿平沙夜,烽传绝塞秋。
故人零落尽,追写只添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岁月流逝中感受到的沧桑与愁苦。诗中提到的“尘土暗貂裘”,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困顿;“森然白发稠”则反映了作者已至晚年的现实。接下来,作者感叹年光流逝,往事如烟,难以再追;“马宿平沙夜”描绘了作者孤独的旅途,而“烽传绝塞秋”则传达了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最后,作者感叹故人已离去,只剩下无尽的愁绪。
注释:
- 尘土:指生活中的艰辛和烦恼。
- 暗貂裘:暗指华丽的衣物,但因尘土而显得暗淡。
- 森然:形容白发多而稠密,显示年老的状态。
- 衮衮:形容年光的繁盛,实际上是对年华流逝的感叹。
- 烽传:指烽火台传递信息,象征战乱与不安。
- 零落尽:形容故人已经全都离去,留下孤独的感受。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烽火”源自古代战争时期,用于传递战事信息,代表着不安定的时局和对故人的思念。陆游的创作背景与南宋时期的战乱密切相关,诗中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多次战乱,创作了大量诗歌,主题涉及爱国、怀旧、人生感悟等,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感旧》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渐弱之时。他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生命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感旧》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展现了陆游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反思。诗的开头以“尘土暗貂裘”开篇,直接引入了生活的艰辛与困扰。接下来的“森然白发稠”更是生动地描绘了岁月的无情,白发的出现不仅是身体的衰老,更是对往事的无奈回首。
“年光真衮衮,吾事竟悠悠”两句,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无力感。作者在感叹年华易逝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所做事业的无奈与遗憾。接下来的“马宿平沙夜,烽传绝塞秋”则通过自然景象与战事的联想,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背景紧密结合,描绘出一种孤独的旅途和对远方的惦念。
最后一句“故人零落尽,追写只添愁”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作者对已去故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愁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陆游对人生的思考,激发读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尘土暗貂裘:生活的艰难使得原本华丽的外表显得黯淡无光。
- 森然白发稠:数量众多的白发象征着年老与时光的无情。
- 年光真衮衮:年光如同一层层的绸缎一般在流逝,感叹时间的珍贵。
- 吾事竟悠悠: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漫长而无果。
- 马宿平沙夜:夜宿在平沙上,孤独的旅途。
- 烽传绝塞秋:烽火传递着战乱的消息,寓意远方的忧虑。
- 故人零落尽:旧友已去,令人感到孤独和失落。
- 追写只添愁:回忆故人只会添上更多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尘土暗貂裘”,通过比喻将生活的困境与华丽的外表形成对比。
- 拟人:年光被形容为“衮衮”,赋予其生命感。
- 对仗:如“马宿平沙夜,烽传绝塞秋”,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与孤独的深刻描绘。陆游通过对自己晚年状态的反思,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展现出一种无法言喻的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土:象征生活的艰辛。
- 白发:代表年老与时光的流逝。
- 平沙夜:象征孤独与旅途的艰辛。
- 烽火:象征战乱和忧虑。
- 故人:代表过去的友谊与时光的流失。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对故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尘土暗貂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艰辛
C. 生活的快乐 -
“故人零落尽”中,故人指的是?
A. 作者的亲人
B. 作者的朋友
C. 作者的同事 -
整首诗最主要的主题是什么?
A. 战争
B. 怀旧与孤独
C. 自然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陆游的《感旧》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与对过往的怀念,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情感的牵绊。两首诗都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侧重点不同,陆游的更为内省而深沉,杜甫的则更显悲壮与强烈。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文学习与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