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芙蓉
作者: 李世民
结伴戏方塘,
携手上雕航。
船移分细浪,
风散动浮香。
游莺无定曲,
惊凫有乱行。
莲稀钏声断,
水广棹歌长。
栖乌还密树,
泛流归建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群朋友在池塘边游玩,手拉手乘着装饰华丽的船只。船在细细的波浪中轻轻摇动,微风吹拂,带来了阵阵芳香。游荡的黄莺唱着不定的曲子,惊飞的野鸭乱了阵脚。池塘里的莲花稀少,浮动的钏声渐渐消失,水面宽广,划船的歌声悠长。栖息的乌鸦回归茂密的树丛,船随流水回到建章宫。
注释:
字词注释:
- 方塘:方形的池塘。
- 雕航:雕刻精美的船只。
- 细浪:小波浪。
- 浮香:水面上飘荡的香气。
- 游莺:在树间飞舞的黄莺。
- 惊凫:受惊的野鸭。
- 莲稀:莲花稀少。
- 钏声:钏是指船桨,钏声即桨划水的声音。
- 歌长:歌声悠长。
- 建章:古代宫殿名,指的是归去的地方。
典故解析:
- 建章宫:唐代的著名宫殿,李世民在此生活和治理国家,象征着归属和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代第二位皇帝,庙号太宗。他以雄才大略和宽容大度著称,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诗词作品流传甚广,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采芙蓉》创作于李世民登基后,正值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之时。诗歌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闲适生活的心态,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采芙蓉》是一首描绘夏日闲游的诗作,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优雅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开头两句“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玩的和谐场景,传递出一种温馨与亲密的氛围。随着船只的轻摇,细浪的涌动,诗人通过“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传递了水面上香气四溢的美好意境。
中间几句“游莺无定曲,惊凫有乱行”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和无拘束生活的向往。游莺的歌声和惊飞的野鸭,都象征着生机与活力。最后两句“栖乌还密树,泛流归建章”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归属与安定的渴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情景交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夏日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深刻表达了唐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结伴戏方塘:诗人与朋友们一起在方形的池塘边游玩,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
- 携手上雕航:手牵手登上雕花精美的船,进一步增添了友谊的亲密感。
- 船移分细浪:船在细小的波浪中轻轻移动,展现了温柔的自然环境。
- 风散动浮香:微风吹来,散发着水面上飘荡的芳香,增强了感官的享受。
- 游莺无定曲:飞舞的黄莺,歌声不定,反映了自然的生动。
- 惊凫有乱行:受惊的野鸭,表现出自然界的活力与动荡。
- 莲稀钏声断:水面上莲花稀少,船桨的声音渐渐消失,暗示着宁静。
- 水广棹歌长:水面宽广,划船时的歌声悠长,展现了游玩时的惬意。
- 栖乌还密树:栖息的乌鸦回归茂密的树木,象征着归属感。
- 泛流归建章:随着水流归往建章宫,表达了归家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游莺无定曲”比喻生活的多样性与不可捉摸。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特性,如“游莺无定曲”使黄莺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如“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萦绕着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塘:象征着宁静的环境,适合游玩和放松。
- 雕航: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游莺:象征自由与灵动,表现自然界的生机。
- 莲:象征纯洁与美好,也暗示生活的简单与朴素。
- 建章:象征归属与安宁,是理想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采芙蓉》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李世民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雕航”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豪华的船
C) 一种花
D) 一种乐器 -
诗中的“游莺无定曲”表现了什么? A) 鸟儿的歌声
B) 生活的多样性
C) 船的摇晃
D) 朋友的欢笑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采芙蓉》和李白的《月下独酌》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主题。李白的作品更注重个体的情感表达,而《采芙蓉》则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友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世民评传》
- 《唐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