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枫老树留声》

时间: 2024-09-19 21:59:40

枫老树留声,芦花吹又残。

系扁舟同倚朱阑。

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

哀角起重关。

霜深楚水寒。

背西风归雁声酸。

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多令·枫老树留声
蒋春霖 〔清代〕
枫老树留声,芦花吹又残。
系扁舟同倚朱阑。
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
哀角起重关。霜深楚水寒。
背西风归雁声酸。
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

白话文翻译:

老枫树在轻声诉说,芦花随风飘散又显得凋零。
我将小舟系在朱色栏杆旁。
仿佛又回到年轻时的歌舞欢笑,听着落叶声,追忆那长安的美好。
悲凉的号角声在重重关口响起,霜寒的楚水让人心生寒意。
随着西风,归来的大雁发出凄凉的鸣叫。
明月照耀着那片石头城,竟让人不忍再看,往日的江山仿佛变得如此苍凉。

注释:

  • 枫老树:老枫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沧桑。
  • 芦花:指芦苇的花,常用于描绘秋冬景。
  • 扁舟:小船,表示漂泊与归属感的缺失。
  • 朱阑:红色的栏杆,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美好的记忆与青春。
  • 哀角:悲伤的号角声,象征战乱与离别。
  • 石头城:指古城,象征历史的沉重与不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春霖,清代诗人,因其诗作多描写江南风光和人生沉浮而著称。他的作品常蕴含深厚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首词作于清代,正值作者感慨人生与历史变迁之时,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词通过秋冬的景象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忧伤与对过往的怀念。开头的“枫老树留声”便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悲凉的场景,老树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接下来的“芦花吹又残”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冬的萧瑟,描绘出一种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系扁舟同倚朱阑”中,小舟的意象让人联想到漂泊与归属,而朱阑则象征着温暖的回忆。在这里,作者用“少年歌舞地”来回忆自己曾经的欢乐时光,显得对过去的渴望和对现状的无奈形成了鲜明对比。

随着哀角声的响起,诗情愈加沉重,霜寒的水面、归雁的哀鸣共同构建了一个悲凉的氛围。而“石头城上月”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重,那些曾经辉煌的江山如今在月光下显得如此苍凉。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刻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与对岁月变迁的感慨,并引发读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枫老树留声”:老枫树在低语,象征岁月的叹息。
  2. “芦花吹又残”:芦花被风吹动,显得脆弱而凋零,暗示生命的短暂。
  3. “系扁舟同倚朱阑”:小舟停靠在红色栏杆旁,寓意对温暖的归属感的渴望。
  4. “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追忆年轻时的欢乐,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5. “哀角起重关”:悲伤的号角声响起,象征战争与离别。
  6. “霜深楚水寒”:描绘秋冬的寒冷,加重了悲凉的情感。
  7. “背西风归雁声酸”:归雁的哀鸣与西风相伴,进一步渲染孤独与失落。
  8. “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月光照耀下的古城,勾起对昔日辉煌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拟人:老树的“留声”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哀角起重关”与“霜深楚水寒”,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比喻:将“石头城”作为历史的象征,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整首词围绕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无情的思考与对故土的深切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枫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芦花:表明秋冬的萧瑟与生命的脆弱。
  • 扁舟:象征漂泊与归属感的缺失。
  • 朱阑:温暖的回忆与归属感。
  • 长安:青春的象征与美好的记忆。
  • 石头城:历史的沧桑与不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枫老树留声”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生命的感慨
    • B. 对春天的期待
    • C. 对爱情的回忆
  2. “霜深楚水寒”描绘了什么样的气候?

    • A. 炎热
    • B. 凉爽
    • C. 寒冷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寻寻觅觅》 - 李清照
  •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诗词对比: 将此诗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进行对比,二者均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李清照的词更多地体现了女性情感的细腻与深切,而蒋春霖的词则更强调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无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