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咏雪
作者: 沈宜修 〔明代〕
昨夜银屏透峭寒。
朝来庭霰绕阑干。
天涯遥忆漫相看。
千里不分鸾袖色,
三湘欲断雁书难。
碎琼杂佩舞珊珊。
白话文翻译
昨夜,寒气透过银色的窗户。
今天早上,庭院中的雪花缠绕在栏杆上。
远方的天涯,回忆起曾经的相聚。
千里之外,鸾凤的衣袖颜色依然分不清,
三湘之地,雁书传递却变得困难。
碎雪如同珠佩,轻盈地舞动着。
注释
- 银屏:指窗户,银色的窗户映照出寒冷的景象。
- 霰:雪的另一种形态,指小雪粒或冰霜。
- 阑干:栏杆,常用于庭院或阳台。
- 鸾袖:鸾凤的衣袖,象征美丽的事物。
- 三湘:指湘江、资江、沅江,代表湖南地区。
- 雁书:指大雁传递的书信,象征思念和远方的消息。
- 碎琼:形容雪花如同破碎的玉石。
- 杂佩:指佩饰,形容雪花飘舞如珠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宜修(生卒年不详),明代词人,以清丽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词作多以自然景物、人生感悟为题材,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美好的意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冬季,作者通过描绘雪景,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的观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咏雪》是沈宜修以雪为题材的一首词,整首词通过描写雪的景象,传达了深厚的思念之情。开头两句“昨夜银屏透峭寒,朝来庭霰绕阑干”,生动地描绘了夜晚寒冷的环境和清晨庭院中雪花轻舞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接下来的“天涯遥忆漫相看”,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仿佛在天涯海角之间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诗中“千里不分鸾袖色,三湘欲断雁书难”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千里之外的友人,尽管相隔甚远,却依然铭记着彼此的情感,鸾凤的衣袖颜色代表着那份美好的回忆。而三湘的雁书,象征着沟通的困难,体现了距离带来的无奈与忧伤。最后一句“碎琼杂佩舞珊珊”将雪的美丽与细腻结合,形成一种轻盈而飘逸的意象,仿佛在渲染思念中的柔情与美好。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深情的思念,展现了沈宜修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银屏透峭寒:描绘了昨夜寒气透过窗户的情景,给人一种寒冷的感受。
- 朝来庭霰绕阑干:早晨,庭院中的雪花缠绕在栏杆上,形象生动。
- 天涯遥忆漫相看:在遥远的天涯,回忆起曾经的相聚,充满了思念之情。
- 千里不分鸾袖色:即使千里之遥,彼此的情感依然如昔。
- 三湘欲断雁书难:雁书传递的困难,象征着思念受阻的无奈。
- 碎琼杂佩舞珊珊:雪花如同碎玉般轻盈飘舞,形成美丽的意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碎琼杂佩”将雪比作珠宝,增加了诗的美感。
- 拟人:雪花的舞动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情景。
- 对仗:如“千里不分”和“三湘欲断”,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结合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厚情感。通过雪的美丽,反映出思念的甜美与苦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思念与冷冽的情感。
- 庭院:代表安静的生活环境,是情感寄托的地方。
- 雁书:象征远方的消息与思念,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昨夜银屏透峭寒”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温暖
B. 寒冷
C. 惊讶 -
“三湘欲断雁书难”中的“三湘”指哪个地方? A. 湖南
B. 广东
C. 四川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自然的美丽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爱情的失落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沈宜修 vs. 柳宗元:沈宜修的《浣溪沙 咏雪》通过细腻的雪景描写,表达个人情感;而柳宗元的《江雪》则通过孤舟与雪的描写,展现一种孤独与淡泊的境界。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侧重思念,后者则强调孤寂。
参考资料
- 《明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