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门径稀人迹,幽居祗自然。
泉声三月雨,柳色半春烟。
水鉴看鸥欲,山窗见鹿眠。
题诗花墅夕,明月照晴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幽静居所,体现出一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门前的小路上几乎没有人走过,居住在这里的人独享自然的清幽。泉水在三月的细雨中潺潺流淌,柳树的颜色在春烟中显得柔和。水面上,鸥鸟似乎在准备起飞,而窗外的山景中,鹿儿安静地卧着。在黄昏时分,我在花丛中题写诗句,明月照耀着晴朗的河流。
注释:
- 门径:指门前的小路。
- 稀人迹:少有人走过的痕迹。
- 幽居:幽静的居所。
- 祗:只,仅仅。
- 泉声:泉水的声音。
- 三月雨:三月时节的雨。
- 柳色:柳树的颜色。
- 半春烟:春天的烟雾,指春天的气息。
- 水鉴:水面,像镜子一样反射。
- 鸥:海鸥。
- 鹿眠:鹿在睡觉。
- 题诗:写下诗句。
- 花墅:花园别墅。
- 明月:明亮的月亮。
- 晴川:晴朗的河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恭,明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体现出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常常营造出一种闲适和恬淡的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隐居山林时,表达了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赞美。此时,正值春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歌鉴赏:
《题张甘白乐圃林馆》是一首表现田园诗意的作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美感。全诗采用了简洁凝练的语言,四句四联,意象清晰。
首句“门径稀人迹”,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人迹罕至的幽静环境,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下来的“幽居祗自然”,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正是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使得诗人感到心灵的宁静。
“泉声三月雨,柳色半春烟”描绘了春雨时节的自然景象,泉水的声音与柳树的颜色相得益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柔和。这里的“泉声”和“柳色”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诗人在感受大自然时的心理写照。
后两句“水鉴看鸥欲,山窗见鹿眠”更是将自然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结合。水面上的鸥鸟似乎在准备飞翔,象征着自由与希望;而窗外的鹿儿安静地卧着,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安详。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最后一句“题诗花墅夕,明月照晴川”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诗人在黄昏时分于花园中写下诗句,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清澈的河流,象征着灵感与创作的和谐。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令人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径稀人迹:描绘了一个偏僻的地方,暗示诗人追求孤独与宁静的生活。
- 幽居祗自然:强调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说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 泉声三月雨:以声音描绘春雨中的泉水,增添了诗的动感。
- 柳色半春烟:通过色彩描写春天的气息,营造出春天的温柔。
- 水鉴看鸥欲:水面如镜,映出鸥鸟的身影,象征自由。
- 山窗见鹿眠:窗外的山景中,鹿儿安卧,体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状态。
- 题诗花墅夕:在黄昏时分于花园中作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灵感。
- 明月照晴川:明亮的月光洒在晴朗的河流上,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鉴”比喻水面,形象生动。
- 对仗:如“泉声”与“柳色”,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如“看鸥欲”,让鸟的动作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现了诗人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生动的意象,诗人表达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门径:象征着通往宁静生活的路径。
- 泉声: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
- 柳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和。
- 鸥:象征自由与希望。
- 鹿:象征宁静与和谐。
- 明月:象征纯洁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A. 热闹的市集
B. 人迹罕至的幽静居所
C. 繁华的街道
D. 繁忙的工地 -
“水鉴看鸥欲”中的“鸥”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鸟
C. 一种虫
D. 一种花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喜悦与宁静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但更多强调秋天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成熟的内省。
- 孟浩然《春晓》:侧重春天的生机与朝气,与谢恭的诗歌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不同季节的精神状态。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全集》
- 《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