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同守永昌》
时间: 2025-01-10 23:20: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报同守永昌
作者: 庞一夔 〔明代〕
宦辙铜标西更西,
博南一望瘴云迷。
六年剖竹分麟虎,
万里探奇向马鸡。
御象行春明汉节,
穿貤市粟透蛮溪。
家传治谱存滇曲,
此日登祠问故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行途中经过博南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开头提到宦官的铜牌标志指向更西的地方,博南的景象令人迷惑,瘴气弥漫。接着回忆起六年来剖竹取材、分辨麟虎的艰辛,强调了在万里之外探寻奇迹的决心。接下来的几句提到春天的汉朝节日,象征着吉祥与希望,穿过市场看到稻谷和蛮溪的景象,反映出生活的富饶。最后,提到家传的治谱和滇曲,今天来到祠堂询问故人,使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愁和文化传承。
注释
- 宦辙:宦官的车辙,指官场的权力象征。
- 铜标:铜制的标志,指示方向。
- 瘴云:瘴气弥漫的云,形容气候潮湿、环境恶劣的地方。
- 剖竹:剖开竹子,古代用竹子作乐器或工具,象征艰苦的劳动。
- 麟虎:麟和虎是中国古代的神兽,象征吉祥和勇猛。
- 御象:驾驭大象,古代皇帝出行的场面。
- 市粟:市场上交易的稻谷。
- 滇曲:云南的民间曲调,代表地方文化。
- 故黎:故乡的人民,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庞一夔,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词作品而闻名,常在作品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西行之际,可能是在探索新事物、领略风土人情的同时,感叹旅途艰辛与对故土的怀念。明代社会动荡,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的担忧与个人的情感。
诗歌鉴赏
《报同守永昌》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丰富情感的古诗。诗的开篇以“宦辙铜标西更西”引入,展现出诗人行走于权力象征与自然景象之间的复杂心境。诗中的“瘴云迷”不仅描绘了博南的环境,也隐喻着官场的迷惑与艰辛。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六年剖竹分麟虎”的意象,表达了他在探索与创作道路上的拼搏与坚持。这种坚持不仅是对自然的探索,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追寻。
后半部分的“御象行春明汉节”,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也象征着重现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的“家传治谱存滇曲”,则将个人的经历与家族的文化传承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文化的珍视,这种情感在“此日登祠问故黎”中达到了高潮,令人动容。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宦辙铜标西更西:描绘官场权力的象征,暗示前路的迷茫。
- 博南一望瘴云迷:描写博南的瘴气环境,象征着艰难的旅途。
- 六年剖竹分麟虎:强调在艰苦中坚持探索,体现了奋斗的精神。
- 万里探奇向马鸡:表达追寻奇迹的决心,展示了对未知的渴望。
- 御象行春明汉节: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穿貤市粟透蛮溪:描绘丰富的物产,反映出生活的富饶与活力。
- 家传治谱存滇曲: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表现出对家乡的眷恋。
- 此日登祠问故黎: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传递出浓厚的乡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瘴云”比作迷雾,形象地反映出环境的恶劣。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 象征:通过“麟虎”与“马鸡”象征勇气与探索精神,赋予诗歌更深的主题内涵。
-
主题思想: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对自然的探索精神以及对文化传承的珍视,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艰难旅途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宦辙:象征权力与官场,反映出社会现实的复杂和对个人的束缚。
- 瘴云:象征艰难的环境,暗示旅途的不易。
- 麟虎:象征吉祥与勇气,代表了生存的希望。
- 御象:象征权力与富贵,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滇曲:象征文化传承,表达对乡土文化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宦辙铜标”指的是什么? A. 官场的权力
B. 自然景象
C. 旅途的风景 -
“六年剖竹分麟虎”中的“麟虎”象征什么? A. 战争
B. 吉祥与勇气
C. 旅行 -
诗中提到的“滇曲”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音乐
B. 一种食物
C. 一种风景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登高》 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庞一夔的《报同守永昌》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但庞一夔更侧重于个人的探索与经历,而杜甫则更多反映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庞一夔生平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文学与社会变迁》
这些参考资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诗人的生平、作品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