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

时间: 2025-01-10 22:47:45

荆公六艺学,妙处端不朽。

诸生用其短,颇复凿户牖。

譬如学捧心,初不悟己丑。

玉石恐俱焚,公为区别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荆公六艺学,妙处端不朽。
诸生用其短,颇复凿户牖。
譬如学捧心,初不悟己丑。
玉石恐俱焚,公为区别不。

白话文翻译:

荆公的六艺学问,妙处是永远不朽的。
许多学生只会用其短处,反而在门窗上凿洞。
就像学会了捧心,却初始无法意识到自己的丑陋。
玉石恐怕都要被焚毁,荆公为此做了区别。

注释:

字词注释:

  • 荆公:指荆轲,古代著名的刺客,后世常用其名指代有才学的人。
  • 六艺:指古代中国的六种基本学问,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 凿户牖:意为在门窗上凿洞,形容一些人只知表面而不知深意。
  • 捧心:比喻对心中的情感或思想的珍重。
  • 玉石:指美好的事物,有时也指人。

典故解析:

  • “荆公六艺学”暗指古代士人对学问的追求,表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其诗风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美,与苏轼、米芾并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庭坚对荆公学问的反思,表达了对当时学术现状的关切与思考,意在提倡深刻的学问和内心的觉悟。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通过对荆公学问的赞美,反映了他对学术深度的追求和对表面之学的批判。诗的开头提到“荆公六艺学”,即以荆轲的学问为起点,强调其精髓长存,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接着,黄庭坚指出一些学生只懂得取其短,而不去探求其深,这一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当时教育的一种浮躁现象。接下来的“譬如学捧心”,则是用心与外表的对比,强调内心的修炼比外在的表现更为重要。最后一句提到“玉石恐俱焚”,则是对学问价值的反思,荆公的学问能够做出区别,表明深刻的理解能保留真知灼见,而浮躁的学习却会导致整体的失去。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寄托了对学问真谛的追求,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荆公六艺学:赞美荆公的学问,强调其重要性。
  2. 妙处端不朽:指这种学问的深奥与永恒。
  3. 诸生用其短:批评一些学生只关注表面的短处。
  4. 颇复凿户牖:形象地比喻这种行为的愚蠢。
  5. 譬如学捧心:用捧心的比喻阐述内心的重要性。
  6. 初不悟己丑:自我缺陷的无知。
  7. 玉石恐俱焚:担忧无知的后果。
  8. 公为区别不:荆公的智慧能够做出明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学捧心”,形象地表达学问与自我修养的关系。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学问的深度与内心修养的重要性,批评那些只追求表面而忽视内涵的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荆公:象征深厚的学问与文化传统。
  • 六艺:体现古代教育的全面性。
  • 玉石:象征珍贵的知识与人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荆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荆轲
    B. 荆州
    C. 荆轲的老师
    D. 荆公的朋友

  2. “诸生用其短”中的“短”指的是什么? A. 短处
    B. 短信
    C. 短期
    D. 短暂

  3. 诗中提到的“玉石恐俱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知识的珍惜
    B. 对学习的绝望
    C. 对世态的无奈
    D. 对人的贪婪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对,黄庭坚的诗更注重内心的修炼与学问的深度,而杜甫则更多体现出对现实困境的感慨。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关注内心,后者则关注外界。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宋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