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肤功雅奏图 其一》

时间: 2024-10-07 16:23:26

边城残虏昔曾降,文武功成宪万邦。

欲待龙颜趋北阙,云帆楼舰发珠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边城残虏昔曾降,文武功成宪万邦。
欲待龙颜趋北阙,云帆楼舰发珠江。

白话文翻译:

在边城,昔日的残余敌人曾经投降,而经过文武的努力,已经成就了对万国的宪法。希望有朝一日能恭敬地朝见皇帝,云帆楼船将从珠江出发。

注释:

  • 边城:指的是边境的城市,通常是战事频繁的地方。
  • 残虏:指的是被打败的敌军残余。
  • 文武功成:指的是文治与武功的成就,表明国家的治理有成效。
  • 龙颜:指的是皇帝的面容。
  • 北阙:指的是北方的宫阙,象征着皇宫。
  • 云帆楼舰:指的是乘风而行的船只,形容帆船轻快。

典故解析:

  • “龙颜”:古代对皇帝的尊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 “云帆楼舰”:形象化的表达,表现出船只在水面上飘荡的轻盈,体现了远行的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国栋,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作多关注国家大事,表现出对时局的关心,以及为民族复兴而努力的决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背景是明朝对外征伐与边境防御的需要,诗人借此抒发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以及对帝王的忠诚与恭敬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城的历史变迁为起点,勾勒出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对比。首句提到“残虏”,展现了边境的动荡与不安,而后两句则转向积极的展望,表达了文治与武功的成就。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在语音上,诗的节奏感强,字句简洁而有力,给人以激昂的感觉。

最后两句则是希望能得到皇帝的亲见,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个人前途的渴望。整体上,诗歌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国家、对未来的自信与期待,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边城残虏昔曾降:回顾历史,边境城市的敌人曾经投降,暗示战争的残酷。
  2. 文武功成宪万邦:强调文治与武功的结合,表明国家治理的成功。
  3. 欲待龙颜趋北阙:表达对皇帝的尊敬,希望能见到皇帝。
  4. 云帆楼舰发珠江:描绘出即将出发的场景,象征着梦想和未来的旅程。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文武功成”和“宪万邦”,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云帆楼舰”比喻理想与未来的航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强盛的期望与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诗人对文治武功的重视以及对皇权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城:象征战争与动荡。
  • 残虏:代表失去的荣耀与屈辱。
  • 龙颜:象征皇权与尊贵。
  • 云帆楼舰:象征希望与远方的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残虏”指的是: A. 边境的士兵
    B. 被打败的敌军
    C. 和平的使者
    D. 文人雅士

  2. “云帆楼舰”所象征的含义是: A. 战争
    B. 远行与希望
    C. 落叶归根
    D. 皇权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梁国栋的此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体现了对国家的关心与对未来的期望,但梁国栋更加强调文武的成就,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