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肤功雅奏图 其三》

时间: 2024-09-19 21:45:19

猎猎旌旗蔽远天,嘈嘈箫鼓闹离筵。

先声已播河西静,又借君王玉马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猎猎旌旗蔽远天,
嘈嘈箫鼓闹离筵。
先声已播河西静,
又借君王玉马鞭。


白话文翻译:

旌旗猎猎,遮蔽了远方的天空,
嘈嘈的箫声和鼓声打扰了离别的宴席。
先前的声音已经传遍了河西的宁静,
如今又借君王的玉马鞭声而响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猎猎:形容旗帜在风中飘动的声音。
  • 旌旗:指战旗或标帜。
  • 嘈嘈:形容声音杂乱而响亮。
  • 箫鼓:指乐器,箫和鼓的合奏。
  • 离筵:离别的宴席。
  • 河西:指今甘肃一带,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和商贸区域。
  • 君王:这里指的是帝王或统治者。
  • 玉马鞭:用玉石制成的马鞭,象征高贵和权威。

典故解析:

  • 河西:历史上指代西汉时期的重要疆域,诗中提到的“河西静”,暗示了战争或征伐带来的影响。
  • 玉马鞭:在古代,马鞭是骑马者的标志,而用玉石制成的鞭子则更显尊贵,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国栋,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代。他的诗作多以豪放、激昂见长,常常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期盼,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战乱和政治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气氛和场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离别情感与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题肤功雅奏图 其三》是一首描写离别与盛宴的诗,开头的“猎猎旌旗蔽远天”描绘出一种壮丽的场面,旌旗在风中飘动,象征着军队的雄壮气魄和动荡不安的战争局势。紧接着,“嘈嘈箫鼓闹离筵”则转向宴席的喧闹,反映出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前途的期待,又夹杂着不舍与忧伤。

“先声已播河西静”一句,可以看作是对战事影响的隐喻,河西地区原本宁静的生活因战争而被打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战乱的反思。最后一句“又借君王玉马鞭”则把目光聚焦于君王的威严和权势,暗示着国家命运依然与统治者的决策息息相关。

整首诗在气氛的转换中,展现了历史的沉重和个人的情感交织,令人感慨。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和声音,传达出对和平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惆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猎猎旌旗蔽远天: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遮蔽了远方的天空,表现出壮丽的场面与紧张的氛围。
  2. 嘈嘈箫鼓闹离筵:箫声和鼓声混杂在一起,打扰了离别的宴席,传达出离别时的喧闹与复杂心情。
  3. 先声已播河西静:先前的声音已经传遍河西,暗示战争带来的影响,反映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4. 又借君王玉马鞭:借用君王的玉马鞭声,象征着权力和荣耀,暗示国家命运与统治者息息相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猎猎旌旗”与“嘈嘈箫鼓”,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声音拟人化,表现出其影响力和生命力。
  • 比喻:通过声音和景象的结合,传达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和平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忧虑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旌旗:象征着战争、权力与荣耀。
  • 离筵:表现离别的哀伤与感慨。
  • 河西:代表宁静与安定,暗示战乱带来的破坏。
  • 玉马鞭:象征君王的权威与影响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猎猎旌旗”描绘了哪种场景?

    • A. 安静的村庄
    • B. 战争的气氛
    • C. 离别的宴席
    • D. 乡间的田园
  2. “嘈嘈箫鼓闹离筵”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高兴
    • B. 忧伤
    • C. 宁静
    • D. 兴奋
  3. 诗中所提的“河西”代表了什么?

    • A. 战争的地方
    • B. 宁静的生活
    • C. 诗人的故乡
    • D. 统治者的宫殿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描绘离别,但更侧重于自然环境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 李白《将进酒》:在离别的背景下表达对人生的豪情与纵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