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庵中老僧僧解相人术少尝游历江南晚归庵中》
时间: 2025-01-11 19:55: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从祝发事栖岩,为礼名师每向南。 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寄茅庵。 厨边引涧宁须汲,松下翻经几到龛。 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
白话文翻译:
很早以前就剃度出家,居住在岩石间的庵中,为了学习佛法,常常向南方的名师求教。 修行纯净,六根清净,成就了慧眼,身上没有一物,只寄居在简陋的茅庵中。 厨房旁边引来的山涧水,无需再去汲取,松树下翻阅佛经,几乎每天都到佛龛前。 如果通过焚香能够证得佛道,那么前世应该就是香严上人。
注释:
- 祝发:指出家为僧。
- 栖岩:指居住在岩石间的庵中。
- 业净六根:指修行纯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清净。
- 慧眼:佛教术语,指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智慧。
- 茅庵:简陋的茅草屋,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 引涧:指从山涧中引水。
- 翻经:指阅读佛经。
- 龛:指供奉佛像的小阁子。
- 香严:指香严上人,佛教中的高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1507-1560),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应德,号荆川,江苏武进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他在游历江南后,回到庵中赠给一位老僧的作品,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赞美和对佛法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顺之在游历江南后,回到庵中赠给一位老僧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老僧修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僧人清净生活的赞美和对佛法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老僧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僧人清净、简朴的生活状态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诗中“早从祝发事栖岩”一句,表明老僧很早就开始修行,居住在简陋的庵中。“业净六根成慧眼”一句,强调了老僧修行纯净,六根清净,成就了慧眼,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身无一物寄茅庵”一句,则进一步突出了老僧简朴无欲的生活态度。后两句通过对老僧日常生活的描绘,如“厨边引涧宁须汲”和“松下翻经几到龛”,展现了老僧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佛法的不断追求。最后一句“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则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切向往和对老僧修行境界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老僧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早从祝发事栖岩:很早以前就剃度出家,居住在岩石间的庵中。
- 为礼名师每向南:为了学习佛法,常常向南方的名师求教。
- 业净六根成慧眼:修行纯净,六根清净,成就了慧眼。
- 身无一物寄茅庵:身上没有一物,只寄居在简陋的茅庵中。
- 厨边引涧宁须汲:厨房旁边引来的山涧水,无需再去汲取。
- 松下翻经几到龛:松树下翻阅佛经,几乎每天都到佛龛前。
- 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如果通过焚香能够证得佛道,那么前世应该就是香严上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业净六根成慧眼”中的“慧眼”比喻僧人洞察事物本质的智慧。
- 对仗:如“厨边引涧宁须汲,松下翻经几到龛”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僧人清净生活的赞美和对佛法的向往。通过对老僧修行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栖岩:指居住在岩石间的庵中,象征僧人简朴的生活环境。
- 慧眼:比喻僧人洞察事物本质的智慧,象征僧人的修行境界。
- 茅庵:指简陋的茅草屋,象征僧人简朴无欲的生活态度。
- 引涧:指从山涧中引水,象征僧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翻经:指阅读佛经,象征僧人对佛法的不断追求。
- 香严:指香严上人,象征僧人的修行境界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早从祝发事栖岩”一句中的“祝发”指的是什么? A. 剃度出家 B. 祈祷 C. 祝福 D. 祝愿
-
诗中“业净六根成慧眼”一句中的“慧眼”比喻什么? A. 僧人的眼睛 B. 僧人的智慧 C. 僧人的修行 D. 僧人的生活
-
诗中“身无一物寄茅庵”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僧人富有 B. 僧人贫穷 C. 僧人简朴无欲 D. 僧人忙碌
-
诗中“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一句中的“香严”指的是什么? A. 香烟 B. 香炉 C. 香严上人 D. 香火
答案:
- A 2. B 3. C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唐顺之的《赠庵中老僧僧解相人术少尝游历江南晚归庵中》: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美,而唐顺之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僧人的修行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代众多诗人的作品,是了解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唐顺之诗集》:收录了唐顺之的诗作,是了解唐顺之诗歌风格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