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阳羡南山》

时间: 2025-01-11 17:11:07

到处暗杉松,多言路不通。

却从青嶂外,转入绿园中。

谷口逢茶女,溪边狎钓童。

勿嫌疏散甚,吾亦是愚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阳羡南山 唐顺之 〔明代〕 到处暗杉松,多言路不通。 却从青嶂外,转入绿园中。 谷口逢茶女,溪边狎钓童。 勿嫌疏散甚,吾亦是愚公。

白话文翻译:

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幽暗的杉树和松树,人们常说那里的路不通。 我却在青色的山峰之外,转入了绿色的园子中。 在山谷口遇到了采茶的女子,在溪边与钓鱼的孩童亲近。 不要嫌弃这里太过疏散,我也是像愚公一样的人。

注释:

  • 暗杉松:形容杉树和松树茂密,显得幽暗。
  • 青嶂:青色的山峰。
  • 绿园:绿色的园子,指自然环境中的绿地。
  • 谷口:山谷的入口。
  • 茶女:采茶的女子。
  • 狎:亲近,玩耍。
  • 钓童:钓鱼的孩童。
  • 疏散:指人烟稀少,环境清幽。
  • 愚公:取自中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比喻有毅力和决心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明代文学家、军事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著称,尤以山水诗见长。此诗描绘了作者游历阳羡南山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游历江南时期,阳羡(今江苏宜兴)以其秀美的山水著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繁华的超脱和对自然简朴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游历阳羡南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暗杉松”、“青嶂”、“绿园”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幽静深邃的山林图景。通过“谷口逢茶女,溪边狎钓童”的描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结尾的“勿嫌疏散甚,吾亦是愚公”,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认同和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其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到处暗杉松,多言路不通。”:描绘了山林的幽暗,人们常说那里的路不通,暗示了山林的深邃和不易到达。
  2. “却从青嶂外,转入绿园中。”:转折表达了作者的行踪,从青色的山峰之外,转入了绿色的园子中,展现了作者的游历过程。
  3. “谷口逢茶女,溪边狎钓童。”:通过与采茶女子和钓鱼孩童的亲近,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4. “勿嫌疏散甚,吾亦是愚公。”: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认同,以及对世俗的超脱,自比愚公,展现了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暗杉松”、“青嶂”等自然景物的拟人化描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 对比:通过“暗杉松”与“绿园”、“青嶂外”与“绿园中”的对比,突出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作者的游历过程。
  • 比喻:结尾的“吾亦是愚公”,通过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认同和对世俗的超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绘和对田园生活的展现,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暗杉松:象征着幽静深邃的山林。
  • 青嶂: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山峰。
  • 绿园:象征着宁静和谐的田园。
  • 茶女、钓童:象征着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暗杉松”指的是什么? A. 幽暗的杉树和松树 B. 明亮的杉树和松树 C. 稀疏的杉树和松树 答案:A

  2. 诗中“吾亦是愚公”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世俗的超脱 B. 对权力的追求 C.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A

  3. 诗中“谷口逢茶女,溪边狎钓童”展现了什么? A. 城市的繁华 B. 田园的宁静 C. 战场的残酷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林景色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唐顺之的《游阳羡南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山林景色的宁静与和谐,但唐诗更注重对田园生活的展现,而王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 唐顺之的《游阳羡南山》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首诗都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但唐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陶诗则更注重对田园生活的展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顺之的《游阳羡南山》,是了解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了解唐代山水诗的重要参考书。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了解田园诗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