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 梅花用白石韵》
时间: 2025-05-07 03:20: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暗香 梅花用白石韵
作者: 彭孙贻 〔明代〕
凄凄夜色,且醉扶红袖,倚楼横笛。
唤起玉龙,斜月鳞鳞晓星摘。
回首故人天际,欲书寄瑶华无笔。
谁共我枕石山中,霜冷露盈席。
南国,音信寂。
纵千里相思,方寸堆积,悲吟当泣。
不是思君定谁忆?
犹记一枝送影,香梦人罗浮空碧。
奈可翠禽叫转,不归也得。
白话文翻译
在凄冷的夜色中,我独自醉扶着红袖,倚在楼上吹笛。
唤醒了美丽的玉龙,斜月下的星星在清晨中闪烁。
回首望向天际的故人,想写信寄给瑶华却无笔可用。
谁能陪我在石山之中,霜寒露重,席上满是露珠。
南国的音信寂静无声。
即使千里之外的思念,心中积累的情感,却让我悲吟欲泣。
难道不是思念君子,才让人如此怀念?
我依然记得那一枝梅花送给我的影子,香梦中人身处空碧的罗浮山。
难以承受的是翠鸟的啼叫转瞬而逝,却也无法归去。
注释
- 凄凄:形容夜色寒冷、凄凉。
- 红袖:指女子的衣袖,暗含柔情。
- 玉龙:多指月亮或美好的事物。
- 瑶华:美玉和花,象征美好的信件或情感。
- 霜冷露盈席:形容环境寒冷,露水湿润了席子。
- 南国:指南方,常与故乡或思念相关联。
- 香梦:指美好的梦境,通常与思念或追忆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孙贻,明代著名诗人,生于文学世家,因其诗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思念故人之时,描绘了寂寞的夜晚与对故人的缅怀,反映了明代士人的情感特征。
诗歌鉴赏
《暗香》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描绘了作者在凄冷夜色中的孤独与思念。诗中以“凄凄夜色”开篇,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冷清的氛围,反映了内心的孤独感。作者借助“倚楼横笛”的意象,表达了对音乐的寄托和对美好情感的渴望。接着,诗中提到“唤起玉龙”,将月亮与清晨的星星相结合,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回首故人天际”则引入了对故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感。通过“欲书寄瑶华无笔”,展现了对交流的渴望却又无力表达的无奈。接下来的描写“霜冷露盈席”,不仅描绘了外界的寒冷,更反映了内心的孤寂与冷清。
在“纵千里相思,方寸堆积”中,作者用“方寸”来形容心中的思念,表现出思念的深重与积累的情感,而“悲吟当泣”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撕心裂肺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中提到“犹记一枝送影”,使得整首诗在回忆与现实之间游离,最终以“奈可翠禽叫转,不归也得”收尾,表达了对过往的难以忘怀与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在孤独与思念中的挣扎,极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凄凄夜色:描绘了夜晚的寒冷与孤寂。
- 且醉扶红袖,倚楼横笛:通过音乐与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 唤起玉龙:月亮的美丽照亮了清晨的星星,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回首故人天际:思念故人,引发情感的波动。
- 欲书寄瑶华无笔:想要表达思念却无奈无笔,突显孤独感。
- 谁共我枕石山中:质问陪伴者的缺失,感到孤单。
- 霜冷露盈席:环境寒冷,反映内心的冷清。
- 南国,音信寂:南方的思念无声,愈加显得寂寞。
- 纵千里相思,方寸堆积:形容思念的深重。
- 悲吟当泣:表达内心的悲痛与感伤。
- 不是思君定谁忆:思念之情究竟归属何人。
- 犹记一枝送影:追忆往事中的梅花,象征美好。
- 香梦人罗浮空碧:梦中人身处美丽的地方。
- 奈可翠禽叫转,不归也得: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龙”比喻月亮,富有诗意。
- 拟人:如“翠禽叫转”,使自然物象更具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文学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孤独、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与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色:象征孤独与沉思。
- 红袖:温柔与柔情的象征。
- 玉龙:美好的象征,代表着希望。
- 瑶华:美丽的事物,象征爱情与思念。
- 霜、露:自然的象征,反映内心的寒冷与潮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凄凄夜色”描绘了怎样的情感?
- A. 温暖
- B. 寂寞
- C. 快乐
- D. 激动
-
“谁共我枕石山中”中“谁”指代的是?
- A. 朋友
- B. 故人
- C. 爱人
- D. 自己
-
“纵千里相思”中的“千里”象征什么?
- A. 距离
- B. 思念的深重
- C. 时间
- D. 旅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暗香》与《静夜思》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暗香》更侧重于对人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而《静夜思》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