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巩之徐州》
时间: 2025-01-26 02:03: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巩之徐州
作者:苏辙 〔宋代〕
遨游公卿间,结交非不足。
高秋远行迈,黄泥没马腹。
问群胡为尔,笑指篱间菊。
故人彭城守,久作中朝逐。
诗书自娱戏,樽佾当谁属。
相望鹤颈引,欲往龟头缩。
前期失不遂,浪语频遭督。
黄楼适已就,白酒行亦熟。
登高畅远情,戏马有前躅。
篇章杂笑语,行草烂盈幅。
归来贮箧笥,把玩比金玉。
吾兄别我久,忧患欲谁告。
孤高多风霆,弹射畏颠覆。
白头日益新,岁寒喜君独。
纷纷众草中,冉冉凌霜竹。
恨我闭笼樊,无由托君毂。
白话文翻译:
在公卿之间游荡,交朋友并不算少。
高秋时节远行,黄土淹没了马腹。
我问一群胡人为何如此,他们笑着指着篱笆间的菊花。
故友在彭城守卫,早已成为朝廷的逐臣。
我自娱自乐于诗书之中,问酒樽与舞曲又应归于谁。
远望鹤头飞引,想要去往龟头却缩回。
前次未能如愿,闲言闲语频繁遭受约束。
黄楼刚刚搭建完成,白酒也已饮得很熟。
登高望远畅快情怀,戏马留下了前行的痕迹。
篇章中夹杂着笑语,行草字迹满盈幅。
回家后把它们贮藏,玩味起来如金玉般珍贵。
我的兄长与你分别已久,忧虑与艰难又向谁诉说。
孤高的我多有风霆,弹射的心情畏惧颠覆。
白头愈加显得新鲜,岁寒时节喜君独处。
在纷乱的草丛中,冉冉升起凌霜的竹子。
我恨自己关在笼中,无法托付于君的车辕。
注释:
- 遨游:游玩、游历。
- 公卿:古代官名,指高级官员。
- 黄泥:比喻艰难的旅程。
- 故人:老朋友。
- 樽佾:指酒樽与舞曲,表示宴饮的场景。
- 龟头:指某个地名或地点。
- 黄楼:指某处建筑。
- 冉冉:缓缓地、逐渐地。
- 托君毂:意为寄托于君的车辕,表达对友人的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新川,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以诗、文、词、散文等多方面成就著称。他在政治上历任多地官员,文学上与兄长苏轼齐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王巩之徐州,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交往与人际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诗人以“遨游公卿间”的开篇引入,表达了自己对交友的珍视。接着以“高秋远行迈,黄泥没马腹”描绘旅途的艰辛,暗示了人生路途的艰难。诗中提到的“篱间菊”则象征着友人的简单快乐,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登高和饮酒的场景,展现了一种超然的洒脱与乐观。尽管面临生活的多重压力与困扰,但诗人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尤其是“岁寒喜君独”,在白头之际,愈加珍视与友人的情谊。
整首诗的情感在欢快与忧伤之间摇曳,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尽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充满了人情味与生活的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遨游公卿间”:表达了在高层社会的游历与交往。
- “高秋远行迈”:暗示即将踏上漫长的旅途。
- “问群胡为尔”:对外族的询问,反映了社会的多元。
- “故人彭城守”:提到老朋友的身份,增添情感厚度。
- “诗书自娱戏”:显示诗人对文学的热爱。
- “相望鹤颈引”:意象丰富,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
- “前期失不遂”:暗示对人生的无奈。
- “黄楼适已就”:表现出生活的变化。
- “白头日益新”:对老年的感悟。
- “冉冉凌霜竹”:用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黄泥没马腹”)、拟人(“白头日益新”)、对仗(“篇章杂笑语,行草烂盈幅”)等修辞,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思考,流露出一种孤独而又坚韧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黄泥:象征人生的困难与挑战。
- 篱间菊:代表简单的快乐与友谊。
- 鹤颈与龟头:寓意人生的追求与阻碍。
- 白酒:象征生活的享受与放松。
- 凌霜竹:象征高洁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秋”主要指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
“黄泥没马腹”形容了什么? A. 旅途的艰难
B. 快乐的时光
C. 朋友的分离 -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 A. 冷漠
B. 深切关怀
C. 忘却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送朋友》: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展示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期待,但更侧重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而苏辙的《送王巩之徐州》则更注重于生活的现实与挫折感,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苏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