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门连日动征鼙,花柳无情自绕溪。
回首故园今好在,杜鹃花落子规啼。
白话文翻译:
石门的战鼓连日不停地敲响,花和柳却无情地环绕着小溪。回头望去,故乡如今的景致依旧美好,杜鹃花落下,子规鸟在啼叫。
注释:
- 石门:指的是战争中的要塞或关口。
- 征鼙:征战的鼓声,寓意战争的开始。
- 花柳:花和柳树,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无情:形容花柳虽美却不懂人情,暗示对战争的无奈与伤感。
- 回首故园:回头看自己的家乡。
- 杜鹃:一种鸟,春天鸣叫,常与思乡之情相关。
- 子规啼: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啼叫声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字子和,号若隐,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曾任职于地方官,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故乡的眷恋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战乱之际,作者身处战火纷飞之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无奈。
诗歌鉴赏:
《避地伤春六绝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战乱的悲哀,开篇“石门连日动征鼙”直接引入战争的氛围,给人一种紧迫感和压迫感。接着“花柳无情自绕溪”,将春天的生机与战争的无情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无奈与无情。第三句“回首故园今好在”则转向思乡之情,虽然身处战乱中,故乡的美好依然令人向往。最后一句“杜鹃花落子规啼”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对故乡的思念,杜鹃鸟的啼鸣恰似对离散的人的呼唤,充满了感伤与惆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战争的对比,深刻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特别是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战争的哀叹,使人读来不仅感受到诗中的美丽,也感受到一份深沉的忧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门连日动征鼙”:战争的鼓声日夜不停,暗示了战斗的激烈与频繁。
- “花柳无情自绕溪”:自然的美景在战争面前显得无情,形成对比,暗示心境。
- “回首故园今好在”:回望故乡,虽然美好,却无法亲近。
- “杜鹃花落子规啼”:杜鹃花的凋零与子规的啼叫,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花柳”比喻自然之美。
- 对仗:如“动征鼙”和“无情自绕溪”,形成音韵和谐。
- 拟人:将花柳形容为无情,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
- 诗中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痛苦,表现了战乱对人们情感的摧残,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石门:象征战争的开始与阻碍。
- 花柳: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故园:象征温暖的家乡与归属感。
- 杜鹃:代表思乡之情,常被用来表达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石门”指代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战争的起点
C. 城市的门口
答案:B -
“杜鹃花落子规啼”中的杜鹃代表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与思念
C. 战争
答案:B -
诗句“回首故园今好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思念
C. 忘却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中同样表现了战乱带来的痛苦与对故乡的思念,二者在情感基调上相似,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葛立方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