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仲仪楸花十二韵》
时间: 2025-01-26 23:41: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王仲仪楸花十二韵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春阳发草木,美好一同时。
桃李杂山樱,红白开繁枝。
楸英独步媚,淡紫相参差。
大叶与劲干,簇萼密自宜。
图出帝宫树,耸向白玉墀。
高绝不近俗,直许天人窥。
今植郡庭中,根远未可移。
但欣东风来,不恨和煦迟。
山禽勿蹙踏,蜂蝶休掇之。
昔闻韩吏部,为尔作好诗。
爱阴无纤穿,就阴东西随。
公今亦牵此,端坐曾莫疑。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照耀着草木,万物生长的时节显得格外美好。
桃树和李树夹杂着山樱花,红白交错,繁花似锦。
楸树的花朵独自展现出妩媚的姿态,淡紫色的花瓣错落有致。
大叶与坚固的树干,花蕾紧密相依,自然和谐。
这画面仿佛来自帝王宫殿的树木,耸立向着洁白的玉阶。
其姿态高雅脱俗,直让天上神仙也想窥视。
如今栽种在郡庭中,根系深远而难以移植。
只希望东风能吹来,不怨和煦的时光来得迟。
山中的鸟儿不必惊扰,蜂蝶也请不要来采蜜。
曾听闻韩吏部为这花写过美诗。
我爱这幽静的阴影,无需在意阳光的穿透。
今天你也在这里,端坐于此无须怀疑。
注释:
- 楸英:指楸树的花。
- 帝宫树:指皇家宫殿中的树木,象征高贵和优雅。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韩吏部:指韩愈,唐代著名诗人,常被称为韩吏部。
- 纤穿:细微的阳光穿透,形容阴凉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四季的变换与生机。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描绘了楸花的魅力,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思考。通过对比楸树的高雅与周围的繁花,展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尊重。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和王仲仪楸花十二韵》以春阳为引,开篇即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呈现出来,展现出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受。诗中楸花的描写尤为细腻,淡紫色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迷人,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流露出一种超然的情怀。诗人在赞美楸花的同时,也抒发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珍视,表现出一种不为世俗所动的高洁情操。尤其是诗中提到的“高绝不近俗,直许天人窥”,更是强调了楸花的独特之美与不凡的气质。
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欣东风来,不恨和煦迟”,表达了对春暖花开的期待与耐心,显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阳发草木:春天的阳光使草木生长。
- 桃李杂山樱:桃树、李树与山樱花交错生长,形成美丽的景象。
- 楸英独步媚:楸树的花朵独自绽放,显得格外妩媚。
- 大叶与劲干:树的叶子和坚固的树干形成了和谐的整体。
- 图出帝宫树:描绘出皇家宫殿中的树木,象征高贵。
- 高绝不近俗:楸树的高洁和独特不与世俗相媲美。
- 今植郡庭中:如今在郡城的庭院中栽种。
- 根远未可移:树根深远,不易移植。
- 但欣东风来:只希望东风能吹来。
- 山禽勿蹙踏:山中的鸟儿不必惊扰。
- 昔闻韩吏部:提到曾经听闻韩愈为楸花作诗。
- 公今亦牵此:如今你也在此,静坐无须疑虑。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楸花比作帝宫树,暗示其高贵。
- 对仗:如“桃李杂山樱,红白开繁枝”,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山禽勿蹙踏”,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楸花的美丽,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高洁情操的追求,强调了生活中的宁静与优雅。
意象分析:
- 楸花:象征着高贵与优雅,代表了诗人向往的理想。
- 东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寓意着生长与变化。
- 山禽与蜂蝶:象征自然界的和谐美好,表达了不愿打扰自然的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春阳
- B. 楸花
- C. 蜂蝶
-
作者梅尧臣的诗风是什么?
- A. 豪放
- B. 清新自然
- C. 哀伤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夏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白居易:两位诗人均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梅尧臣侧重于细腻的描写,而白居易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梅尧臣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