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时间: 2025-01-10 22:25: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杨柳
作者: 王铚 〔宋代〕
手拗杨柳赠行人,
情条恨叶江南春。
朦胧疏烟湿芳草,
摇落微风生白苹。
长亭短亭锁离魂,
古情不尽今情新。
一声骊歌几声哭,
行人去后春江绿。
歌哭相杂江水头,
相看不发情何属。
江河到海有穷日,
轮蹄行路无已时。
路傍杨柳折已尽,
东风再换明年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手里折下一枝杨柳送给行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离别的惆怅。朦胧的烟雾中,湿润的芳草显得格外清新;微风吹来,白色的苹花摇曳生姿。长亭短亭中,离愁别绪如同锁住的灵魂,古老的情感与新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一声骊歌在耳边响起,伴随着几声哭泣,友人离去后,春江依然是那么的绿意盎然。歌声和哭声交错在江水之上,彼此之间默然相对,情感却无法言说。江河最终流入大海是有尽头的,但车轮行走的路途却是无尽的。在路边的杨柳已经折尽,但东风又会再带来明年的新枝。
注释
- 手拗:手里折下。
- 赠行人:送别友人。
- 情条:情思的丝条,形容对离别的细腻情感。
- 湿芳草:湿润的芳草,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骊歌:古代送别时常唱的歌曲,寓意送别的情感。
- 行人:离别的朋友。
- 江水头:指江水的起点,象征无尽的离愁。
- 轮蹄:马车的车轮,象征旅途。
- 东风再换明年枝:春风吹来,杨柳再长出新芽,象征希望与重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铚,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折杨柳》创作于送别亲友之际,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和思考。这首诗恰逢春天,生机盎然,然而离别的愁绪却让人感到沉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杨柳的折断,生动地表现了离别的情感。杨柳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离别与思念,诗人用折杨柳的方式,寄托了对行人的深情厚谊。整首诗以离别为主线,巧妙地融入了春天的意象,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诗中的“朦胧疏烟”和“湿芳草”描绘了江南春景的美好,而“长亭短亭锁离魂”则表达了离别的沉重情绪。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哀愁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生怅惘。
诗中“歌哭相杂江水头”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送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欢歌送别的喜悦,也有泪水送行的悲伤。最后,诗人再次强调了时间的无尽与生命的轮回,“江河到海有穷日,轮蹄行路无已时”,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对离别情感的深刻反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手拗杨柳赠行人:用手折下杨柳,送给离开的朋友,寓意别情。
- 情条恨叶江南春:对春天的留恋,恨离愁缠绵。
- 朦胧疏烟湿芳草:春天的景色,朦胧而湿润,暗示生机。
- 摇落微风生白苹:微风拂过,白苹花开始摇落,象征离别之情。
- 长亭短亭锁离魂:亭子是送别的地方,锁住了离别的灵魂。
- 古情不尽今情新:古老的情感与新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 一声骊歌几声哭:送别时唱歌与哭泣交替,情感复杂。
- 行人去后春江绿:朋友离去后,春江依旧绿意盎然。
- 歌哭相杂江水头:歌声与哭声交错,表达人们的复杂情感。
- 相看不发情何属:彼此相对,却无法表达情感。
- 江河到海有穷日:江河终将流入海洋,暗示生命的终结。
- 轮蹄行路无已时:车轮行驶,象征人生旅途的无尽。
- 路傍杨柳折已尽:路边的杨柳已折,象征离别的伤感。
- 东风再换明年枝:春风会再来,象征希望与新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杨柳的折断,生动形象。
- 拟人:将杨柳赋予情感,表现离别之痛。
- 对仗:如“长亭短亭”,增强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折杨柳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诗歌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流露,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展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离别与思念的象征。
- 春江:象征生机与流逝的时光。
- 骊歌:送别的歌声,表现情感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折杨柳》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铚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手拗杨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离愁
C) 愤怒
D) 安慰 -
诗中提到的“骊歌”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送别的歌曲
C) 春天的花
D) 旅行的乐曲
答案
- B) 王铚
- B) 离愁
- B) 送别的歌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送别》 - 王之涣:同样表达送别之情,但更侧重于对未来的思考。
- 《夜泊牛头》 - 李白:展现了不同的离愁,更多的是对孤独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
- 《王铚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