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闪闪翻鸦背,遥天一线留。
钟声孤寺暝,帆影半江秋。
流水杳然去,乱山相向愁。
虽怜无限好,行客莫夷犹。
白话文翻译:
在微弱的夕阳下,乌鸦翻飞,映照着天空中一线的残光。
孤独的寺庙中传来钟声,晚霞映照着江面,帆影点点,似乎是在诉说着秋天的情愫。
流水悄然无声地流去,远处的山峦愁苦地相互映衬。
即使无限的美好令人怜惜,行路人却难以停留,心中依然觉得犹豫不决。
注释:
- 闪闪翻鸦背:形容夕阳的光辉映照在飞翔的乌鸦身上,形成美丽的景象。
- 遥天一线留:指夕阳的余晖在天际留下的一道光线。
- 钟声孤寺暝:钟声在孤寂的寺庙中回响,增添了晚上的宁静与孤独感。
- 帆影半江秋:船帆的影子映在江面上,表现出秋天的气息。
- 流水杳然去:流水悄然流去,象征着时间的无声流逝。
- 乱山相向愁:远处的山峦彼此环绕,愁苦的情感在其中流淌。
- 虽怜无限好:即使景色美好,内心依然感到惆怅。
- 行客莫夷犹:行人难以停留在此,心中充满犹豫与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荪意,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观察而著称。其诗风常常融入个人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夕阳》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在这一背景下,以自然景物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夕阳》是一首通过自然景物表现内心情感的诗。诗中描绘了夕阳下的宁静美景,展现了诗人对瞬息万变的时光的思考。开篇以“闪闪翻鸦背”引入,生动描绘了夕阳的余晖在乌鸦身上的映射,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接着,钟声与帆影的描写相结合,构建出一个秋日傍晚的静谧场景,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流水的“杳然去”与“乱山相向愁”更是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索,流动的水象征着时光,而山峦则象征着人生的阻碍和忧虑。最后一句“虽怜无限好,行客莫夷犹”道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奈的感慨,这种矛盾的情感让整首诗在美丽的表象下更显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闪闪翻鸦背:描绘夕阳照耀下的乌鸦,反映出自然的活力。
- 遥天一线留:余晖如线,象征着短暂的美好时光。
- 钟声孤寺暝:钟声增添了环境的孤寂,暗示着内心的孤独。
- 帆影半江秋:秋天的帆影,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流水杳然去:流水无声流逝,强调时间的无情。
- 乱山相向愁:山的对峙与愁苦情感交织,象征人生的困境。
- 虽怜无限好:对美好景色的惋惜。
- 行客莫夷犹:行人难以停留,反映出人生的无奈与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夕阳比作一种光辉,描绘出自然的美好。
- 拟人:流水似乎有情感,流逝中带着无声的叹息。
- 对仗:如“钟声孤寺暝,帆影半江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着美好与短暂,反映时光的流逝。
- 乌鸦:代表着孤独与思索,带有神秘色彩。
- 钟声:传达出宁静与孤独感,反映时间的流逝。
- 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流逝。
- 山峦:代表人生的困惑与阻碍,增添了诗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闪闪翻鸦背”描绘的是哪个时刻的景象?
- A. 清晨
- B. 正午
- C. 黄昏
- D. 深夜
-
“流水杳然去”中“杳然”一词表达了什么?
- A. 喧闹
- B. 宁静
- C. 迅速
- D. 慢慢
-
诗中表现出对人生的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愁苦
- C. 无聊
- D. 兴奋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孤独感,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情与洒脱,而孙荪意则更加细腻、沉郁。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感表达与风格特征的差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