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丁卯上巳禊集》
时间: 2025-02-04 16:13: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年三月风光好。俊约初三,检点芳尊了。
芦根冻解波文小。碧丝惹梦怜燕草。
今年二月悭情昊。寒食清明,隔日催清晓。
暖入重三杯泛沼。酡颜转惜寒松老。
白话文翻译:
每年三月的风光都格外美好。正值初三,我细细品尝这美酒。
芦苇根冻融后,水波轻轻荡漾。碧绿的丝草引发了我对燕草的怜惜。
今年的二月让我心中惆怅,寒食和清明节,隔了一天又催促着清晨的到来。
暖意渐入,三杯酒在湖面漂荡。微醺的我更是珍惜这寒松的苍老。
注释:
- 年年:每年。
- 俊约:形容酒的清香味美。
- 检点芳尊:品尝美酒。
- 芦根:芦苇的根部,代表春天的生机。
- 碧丝:绿色的丝草,象征春天的气息。
- 悭情:思念的情感,心中不快。
- 重三:重阳节,指的是春天的节日。
- 酡颜:微微红润的脸色,因饮酒而醉。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介之推,禁止生火,吃冷食,象征着节日的肃穆与思念。
-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日子,春天的象征,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常常在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丁卯年上巳节,正值春天,是春游踏青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春光与节日的气氛,抒发对生命流逝和时间无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蝶恋花 丁卯上巳禊集》是一首描绘春日风光与节日气氛的诗作,诗中洋溢着浓厚的春意,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开篇便以“年年三月风光好”点明了春天的美好,接着通过细腻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春光的温暖与生机。“俊约初三,检点芳尊了”则描绘了诗人细细品味美酒的场景,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诗中有着丰富的自然意象,如“芦根冻解”、“碧丝惹梦”等,生动地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柔美而恬静的氛围。然而,随着“今年二月悭情昊”的出现,诗人的情感转向了一种淡淡的惆怅,不禁让人思考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在温暖与惆怅之间游走,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诗人把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融为一体,展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年三月风光好:每年三月的风光都非常美好,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
- 俊约初三,检点芳尊了:在初三这天,诗人品酒,感受春天的气息。
- 芦根冻解波文小:芦苇根部的冰雪融化,水波轻轻荡漾,描绘出春天的生机。
- 碧丝惹梦怜燕草:绿色的丝草勾起了对燕草的思念,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 今年二月悭情昊:今年二月让人感到惆怅,暗示失去与时间的流逝。
- 寒食清明,隔日催清晓:描述了寒食和清明节的到来,时间在推移。
- 暖入重三杯泛沼:暖意渐入,诗人沉醉于酒中,享受生活的美好。
- 酡颜转惜寒松老:微醺的脸色更让人珍惜眼前的美好,感慨寒松的苍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碧丝”比喻春天的生机,表现出春天的温暖。
- 拟人:将春天的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有较多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诗中多次提到与春天相关的词汇。
- 酒:代表生活的享受与快乐,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寒松: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表现了对老去的感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c) 对生活的热爱
d) 以上皆是 -
“碧丝惹梦怜燕草”中“燕草”指什么? a) 春天的草
b) 一种植物
c) 诗人的思念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两个节日是? a) 春节和中秋
b) 寒食和清明
c) 端午和重阳
d) 元旦和重三
答案:
- d) 以上皆是
- c) 诗人的思念
- b) 寒食和清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春天的美好,与本诗主题相近。
- 《游子吟》:孟郊的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展现情感之深。
诗词对比:
- 《蝶恋花》与《春江花月夜》:
- 两首诗均描绘春天的美景,但《蝶恋花》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春江花月夜》则更强调自然景象的描写。
- 前者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后者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