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次韵秦鸿》

时间: 2025-04-27 14:48:54

绿气森然动地兮,燕山蟠曲若攒眉。

泓泓暗夜沉铅水,漠漠垂天固网时。

风厉冽,物参差。

蹒跚致远恐尘泥。

但哀祀火今难盗,大野悬云泯泯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鹿鹤天 次韵秦鸿
绿气森然动地兮,燕山蟠曲若攒眉。
泓泓暗夜沉铅水,漠漠垂天固网时。
风厉冽,物参差。蹒跚致远恐尘泥。
但哀祀火今难盗,大野悬云泯泯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燕山的壮丽景色,绿意盎然,仿佛动地而生。山脉蜿蜒起伏,像是拧起的眉毛。在幽暗的夜晚,水面如铅般沉重,天空也似乎垂下了无尽的网。冷风刺骨,万物显得参差不齐,走得慢慢的,生怕沾染上尘泥。然而,今时的祭火却难以盗取当年的辉煌,辽阔的大地上,云朵如烟般消散。


注释:

  • 绿气森然:形容绿色气息浓郁,生机勃勃。
  • 燕山:指中国北方的燕山山脉,地势险峻,风景秀丽。
  • 泓泓:形容水清澈而深邃。
  • 沉铅水:比喻水面深沉,毫无生气。
  • 漠漠:形容空旷而模糊。
  • 固网时:指天空似乎像一张固定的网。
  • 风厉冽:形容风寒冷刺骨。
  • 物参差:万物参差不齐,状态不一。
  • 祭火:祭祀时点燃的火焰。
  • 泯泯:形容消失无踪。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祭火”可能与古代祭祀文化有关,古人多通过祭火以求神灵庇护或祈求丰收。此处的“今难盗”则表明对往日辉煌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添雪斋,现代诗人,作品多以传统诗词为基础,融入现代人的情感与思考。其作品常常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中,结合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感悟,表现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燕山的自然景色,诗人以“绿气森然”的生动描写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而蓬勃的气氛。接着,通过“泓泓暗夜沉铅水”的描写,诗人将夜晚的沉寂与神秘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突显出一种对自然深邃之美的感叹。诗中的“风厉冽,物参差”则通过对比,刻画了自然界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两句“但哀祀火今难盗,大野悬云泯泯之”,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追思与对现实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世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敏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气森然动地兮:描绘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绿意盎然,生气勃勃。
  2. 燕山蟠曲若攒眉:形容燕山的蜿蜒曲折,像是人的眉毛,体现自然的灵动。
  3. 泓泓暗夜沉铅水:夜色深沉,水面如铅般厚重,暗示一种无生气的状态。
  4. 漠漠垂天固网时:形容天空的辽阔与阴沉,似乎有无形的网笼罩。
  5. 风厉冽,物参差:突显环境的严酷与万物的不平衡。
  6. 蹒跚致远恐尘泥:走路缓慢,害怕沾上尘埃,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7. 但哀祀火今难盗:感叹过去的辉煌无法再现,祭火象征着传统与记忆。
  8. 大野悬云泯泯之:广袤的天地,云雾弥漫,暗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燕山蟠曲若攒眉”,将山形象化,增强意象。
  • 拟人:如“绿气森然动地”,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泓泓暗夜沉铅水”与“漠漠垂天固网时”形成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传统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气:象征生命与希望。
  • 燕山:代表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 夜水:暗示神秘与沉静。
  • 祭火:象征文化与传统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气森然动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生机勃勃
    • C. 无奈
  2. “蹒跚致远恐尘泥”中的“尘泥”指的是什么?

    • A. 财富
    • B. 生活的烦恼
    • C. 自然的美丽
  3. 诗人对祭火的感慨体现了什么?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春望》杜甫:描绘自然与人世的变化,引发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鹿鹤天》:两首诗皆有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鹿鹤天》则探讨自然与生命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了解唐代诗人的风格与作品。
  • 《诗词鉴赏入门》:学习诗词的基本鉴赏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