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十九》

时间: 2025-01-27 05:06:39

一点灵犀意未通,春波照影失惊鸿。

痴心尚作非非想,好梦犹如淡淡风。

星闪烁,月朦胧,三更清露五更钟,早知此憾成终古,真悔当初有遇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点灵犀意未通,春波照影失惊鸿。
痴心尚作非非想,好梦犹如淡淡风。
星闪烁,月朦胧,三更清露五更钟,
早知此憾成终古,真悔当初有遇逢。

白话文翻译:

一点灵犀的心意仍未相通,春水波光照映下的影子失去了惊鸿的姿态。
痴情依然沉醉于那些虚幻的想法,美好的梦境就像那轻柔的春风。
星星闪烁,月亮朦胧,三更时分露水清冷,五更钟声敲响。
早知道这份遗憾将会成为永恒,真心后悔当初的相遇。

注释:

  • 灵犀:指心灵相通的意思,通常用来形容心意的默契。
  • 惊鸿: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飞舞的姿态如同鸿雁般轻盈。
  • 非非想:指不切实际的幻想或思绪。
  • 淡淡风:比喻轻柔的梦境,表达梦的虚无缥缈。
  • 三更:指夜深时分,古代以“更”来计时。
  • 五更钟:指清晨,古人用钟声来报时,象征着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启宇,生于当代中国,诗人及文学创作人,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其诗歌常常探讨人生、爱情与自然的关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鹧鸪天 其十九》创作于作者对爱情和人生感悟的深刻反思时期。诗中表现出对失去的遗憾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在感情中的迷茫与困惑。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 其十九》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爱与失落的深刻感悟。首句“一点灵犀意未通”直接揭示了两人之间的情感隔阂,尽管有心灵的默契,但却始终无法真正理解对方的内心。接着,诗人以“春波照影失惊鸿”比喻女子的美丽与柔情,展示出一种美好的幻影,仿佛在春水的映照下,所有的美好都只是一场幻梦。第三句“痴心尚作非非想”则表达了对虚无缥缈的幻想的沉迷,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力与无奈。最后两句“早知此憾成终古,真悔当初有遇逢”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对爱情的无奈与遗憾,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显得沉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缅怀与哀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点灵犀意未通:表达了心意相通但仍有隔阂的状态。
  2. 春波照影失惊鸿:春水波光与美丽的女子相映,展现了一种失落之美。
  3. 痴心尚作非非想:对不切实际的幻想的执着,表现出对爱情的执念。
  4. 好梦犹如淡淡风:梦境轻柔而虚幻,反映出内心的脆弱与无奈。
  5. 星闪烁,月朦胧:描绘夜空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6. 三更清露五更钟:时间的流逝与清晨的到来,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7. 早知此憾成终古:对未来的预见与遗憾的无奈。
  8. 真悔当初有遇逢:对相遇的反思与悔恨,表达了对爱情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春波”、“惊鸿”营造出丰富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隐喻中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情感与生命。

主题思想

这首诗集中表现了对爱情的追忆与遗憾,展示了诗人在面对情感挫折时的无奈与思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力感。

意象分析:

  • 灵犀:象征心灵的默契与共鸣。
  • 春波: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美好的期待。
  • 惊鸿:象征美好的事物与短暂的美丽。
  • 淡淡风:比喻梦境的轻柔与虚幻。
  • 星月:象征夜晚的孤独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点灵犀意未通”中的“灵犀”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女子
    • B. 心灵相通
    • C. 诗歌的意境
    • D. 自然的景象
  2. 诗中提到的“春波”象征什么?

    • A. 失落的爱情
    • B. 生命的活力
    • C. 人生的无奈
    • D. 时间的流逝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如何?

    • A. 欢乐
    • B. 悲伤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探讨爱情的无奈与美好,但更多表现出女性的柔情与细腻。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对月的思念与人生哲理,情感更为宽广。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现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