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时间: 2025-01-25 18:14:47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诫子书

作者: 诸葛亮 〔两汉〕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白话文翻译:

君子的行为,应该通过静心来修身,通过节俭来培养品德。没有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没有心境宁静,就无法走得更远。学习必须保持安静,才能增长才能;没有学习,就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功于学习。放纵懒散则无法激发精力,急躁不安则无法修炼性情。年与时光飞逝,心思也随日子流逝,最终导致衰败,切断与世的联系,悲伤地守着贫困的住处,岂能再有所作为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 修身:修养自身的品德。
  • :节俭。
  • 淡泊:不追求名利,心态平和。
  • 宁静:心境安宁。
  • 淫慢:放纵懒散。
  • 险躁:急躁不安。
  • 枯落:衰败、凋零。
  • 穷庐:贫困的居所。

典故解析: 诸葛亮在历史上以智谋和品德著称,此诗为他对后嗣的教诲,强调修身养德的重要性,反映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忠诚的品德闻名于世。

创作背景: 《诫子书》是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书信,目的是告诫后代修身养德的重要性,强调学习和志向对个人成就的影响。这一作品反映了他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诫子书》不仅是诸葛亮对其子孙的劝诫,更是对后世的警示与启发。诗中首先强调君子应有的品德修养,通过“静”与“俭”来培养自身的德行,体现了修身齐家的传统文化理念。接着,通过“淡泊”和“宁静”,诸葛亮指出了志向与远大目标的重要性,表明若无内心的平和与淡泊,就无法看清未来的方向。

诗中的“淫慢”与“险躁”警示人们,懒惰与急躁只会阻碍个人的成长与成功,强调了精神修炼的重要性。换句话说,个人的品德与志向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心态清明、环境宁静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成就自我。

最后,诸葛亮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总结了时间的无情,提醒人们珍惜时光,努力追求理想。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既有对个人修养的深刻见解,又蕴含了对人生的感悟,值得每个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君子修身养德应以静心和节俭为基础。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没有淡泊的心态,志向无法明确;没有宁静的环境,目标无法远大。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才能获得知识与才能。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无法实现学业。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懒散放纵会使人无法振作,急躁不安则无法修炼性情。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岁月流逝,心思也随之消逝。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最终导致衰败,与世隔绝。
  •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悲伤地守着贫困的住所,后悔又能如何?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静”与“躁”、“俭”与“淫”,突显出修身养德的重要性。
  • 排比:多次使用“非……无以……”,增强了语气的力度和逻辑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诸葛亮对于个人修养、学习和志向的重视,强调了保持内心宁静和淡泊名利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后代的教诲,也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君子:象征高尚的品德与理想的人格。
  •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
  • :象征节俭与朴素的生活态度。
  • 淡泊:象征超脱与志向。
  • 年与时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诫子书》作者是谁?

    • A. 曹操
    • B. 诸葛亮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强调了什么?

    • A. 君子的品德修养
    • B. 财富的积累
    • C. 社会地位的提升
  3. 诗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意在提醒人们什么?

    • A. 要珍惜时间
    • B. 时间是无情的
    • C.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孔子关于修身齐家的教诲。
  • 《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诗词对比:

  • 《劝学》(荀子):同样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更侧重于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 《登鹳雀楼》(王之涣):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反映了志向与追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三国演义》: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与事迹。
  • 《论语》:对比儒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