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蒋帝庙》

时间: 2025-01-10 19:30:25

建业城边蒋帝祠,素髯清骨旧风姿。

江声似激秦军破,

山势如匡晋祚危。

残雪岭头明组练,晚霞檐外簇旌旗。

金陵客路方流落,空祝回銮奠酒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建业城边蒋帝祠,素髯清骨旧风姿。
江声似激秦军破,山势如匡晋祚危。
残雪岭头明组练,晚霞檐外簇旌旗。
金陵客路方流落,空祝回銮奠酒卮。

白话文翻译:

在建业城边有蒋帝的庙宇,庙中雕像面容清癯,神态依旧。
江水的声音宛如当年秦军的破坏,山势似乎也在暗示晋朝的危局。
残雪覆盖的山岭,映衬着明亮的旗帜,晚霞照耀在屋檐外的旌旗上。
我在金陵的旅途中感到无奈,空自祝愿他能够回归,倒酒祭奠。

注释:

  • 蒋帝:指的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蒋琬。
  • 清骨:形容人的面容清瘦,骨架分明。
  • 江声似激秦军破:指江水的声音犹如当年秦军进攻时的惨烈场面。
  • 匡晋:意指匡复晋朝的情形,暗指历史的动荡。
  • 残雪岭头:形容山顶残留的雪。
  • 明组练:指明亮的旗帜和练兵场上的景象。
  • 金陵:南京的古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庄(840年-910年),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仕途坎坷,晚年隐居。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作者通过对蒋帝庙的描写,感慨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谒蒋帝庙》是一首感怀历史、寄托情感的诗作。诗中,韦庄以蒋帝庙为引子,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当下局势的感慨。开篇的“建业城边蒋帝祠”,将读者带入一个历史的空间,接着“素髯清骨旧风姿”,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蒋帝的形象,传达出对其历史地位的尊重。

而后两句“江声似激秦军破,山势如匡晋祚危”,则将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危机结合起来,暗示了历史的循环与人物命运的无常,营造出一种悲壮感。最后两句则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迷茫与无奈。

整体而言,韦庄通过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令人在读诗时不仅感受到语言的美,更引发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建业城边蒋帝祠”:引入地点,指向历史遗迹。
    • “素髯清骨旧风姿”:描绘蒋帝的形象,表现其风范。
    • “江声似激秦军破”:以江水声比拟历史战争的激烈,暗示历史的惨痛。
    • “山势如匡晋祚危”:山势的隐喻,表达对晋朝变局的忧虑。
    • “残雪岭头明组练”:描绘自然景象与军事氛围的交织。
    • “晚霞檐外簇旌旗”:晚霞映照,形成一种庄重的氛围。
    • “金陵客路方流落”:表达游子在异乡的孤独感。
    • “空祝回銮奠酒卮”: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意,流露出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江声似激秦军破,生动形象地传达历史的激烈。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蒋帝的追忆,表露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个人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 蒋帝:象征着历史人物的崇高和历史的沉重。
  • 江水:象征着历史的激荡与变迁。
  • 山势: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变幻。
  • 晚霞、旌旗:象征着希望与光辉,亦有历史的辉煌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蒋帝”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备
    B. 曹操
    C. 蒋琬
    D. 诸葛亮

  2. “江声似激秦军破”中,江声象征着什么? A. 和平
    B. 战争的激烈
    C. 自然的美
    D. 悲伤

  3. 诗中提到的“金陵”是哪个城市的古称?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D. 西安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春望》中的忧国思民与《谒蒋帝庙》中的历史感怀相似,均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杜甫的笔触更为直白,而韦庄则是通过历史人物的追忆,产生更为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韦庄诗文集》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