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 和梦窗
作者: 杨玉衔 〔清代〕
人情何事淡于鸥。
零梦醒沧洲。
斜阳点缀残画,总是海天秋。
多少路隔红楼。
月如钩。
团圆何日,别后相思,诉说从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人情的淡薄,比海鸥还要冷漠。梦醒时分,身处辽阔的沧洲,斜阳洒落在残存的画卷上,仿佛都是海天之间的秋色。多少道路将我与你的红楼隔开,月亮如钩,何时才能团圆?自从别离后,思念如潮,愿诉说这份情意从头开始。
注释
- 人情:人情冷暖,指人际关系的变化和感情的淡薄。
- 鸥:海鸥,象征无依无靠的漂泊。
- 沧洲:指广阔的水域,象征孤独和无边的思念。
- 斜阳:晚年的阳光,暗指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红楼:可指美好的往昔或人间的繁华,象征思念的对象。
- 月如钩:形容新月,象征希望和团圆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玉衔,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和人情为主,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时代的无奈与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际关系的对比,展现了浓厚的思乡情与离愁别绪。开篇通过“人情何事淡于鸥”一句,便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突显了人情的冷漠与孤独感。接着,诗人描绘了“零梦醒沧洲”的场景,表现了梦与现实的交错,反映了内心的迷茫与无助。斜阳与残画的结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消逝,生动地传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后半部分提到的“月如钩”,则将思念与渴望团圆的情感引向高潮,表达了对团圆的期盼和对离别的无奈。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情何事淡于鸥:人际感情的淡薄,甚至不如海鸥那样自由。
- 零梦醒沧洲:梦醒之后,发现身处辽阔的沧州,象征孤独。
- 斜阳点缀残画,总是海天秋:夕阳映照着残存的画卷,画面中充满了秋的萧瑟。
- 多少路隔红楼:多少的距离将我与你的情感隔开。
- 月如钩:新月如钩,象征着团圆的希望。
- 团圆何日,别后相思,诉说从头:期待团圆的日子,思念在别后愈发深重,希望重新诉说这份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如钩”,将月亮比喻为钩,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均衡,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意象:采用了斜阳、沧洲等自然意象,丰富了词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人情冷暖的感慨,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与对团圆的渴望,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感,传递出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鸥:象征孤独与漂泊。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月:象征团圆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人情何事淡于鸥”中的“鸥”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一种鸟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昆虫
-
诗中“月如钩”用来形容什么?
- A. 明亮的月亮
- B. 希望的象征
- C. 失落的情感
- D. 夕阳的美丽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时间的感慨
- B. 对团圆的渴望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杨玉衔的作品均展现了深厚的思念之情,但李清照的词更偏向于个人内心的细腻描写,而杨玉衔则通过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二者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杨玉衔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