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歌八曲。小回中》

时间: 2025-01-24 19:09:57

丛石横大江,人言是钓台。

水石相冲激,此中为小回。

回中浪不恶,复在武昌郭。

来客去客船,皆向此中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丛石横大江,人言是钓台。
水石相冲激,此中为小回。
回中浪不恶,复在武昌郭。
来客去客船,皆向此中泊。

白话文翻译:

在大江的中央,横亘着一片石头,人们称之为钓鱼台。水流与石头相撞激起涟漪,正是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回旋。回旋中的浪潮并不凶险,正好位于武昌的城郭之中。来的人和离去的船只,都停泊在这个地方。

注释:

  1. 丛石:指的是一片片聚集在一起的石头。
  2. 钓台:指可以钓鱼的地方,象征着风景优美。
  3. 水石相冲激:水流与石头相撞、冲击,产生波浪。
  4. 小回:指水流回旋的地方,通常是水流较为平缓之处。
  5. 武昌郭:指武昌的城墙,代表了安全的地方。
  6. :停泊,指船只停靠的动作。

典故解析:

“钓台”在古诗中常用来描绘宁静的生活场景,象征着隐逸的生活和自然的和谐美。武昌是长江沿岸的重要城市,以其美丽的水景和历史文化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结,字公辅,号孟郊,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态的观察。

创作背景:诗作于唐代,反映了作者在江边钓鱼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漫歌八曲·小回中》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节奏,描绘了江边石头与水流碰撞形成的美丽场景。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丛石横大江”描绘了自然的伟大与静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水石相冲激”则展现了水流的活力与变化,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此诗不仅描述了自然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最后一句“皆向此中泊”则隐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表达了对归宿感的渴望。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丛石横大江:描绘出江面上突兀的石头,暗示了自然的雄伟。
    • 人言是钓台:人们认为这里是钓鱼的好去处,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亲近。
    • 水石相冲激:水流和石头相撞,产生了波浪,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 此中为小回:在此形成了一个小的回旋水域,给人一种安全感。
    • 回中浪不恶:在这个回旋里,波浪并不凶险,意在表现出自然的温和。
    • 复在武昌郭:地点设定在武昌的城郭,给人以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感受。
    • 来客去客船:描写了往来的人与船,展现了生活的气息。
    • 皆向此中泊:所有的船都在这里停泊,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头称为“钓台”,形象生动。
    • 拟人:水流与石头的冲击仿佛在进行一场对话。
    • 对仗:如“来客去客”,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平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丛石:象征着稳定与坚固,反映自然的永恒。
  • 大江:代表着宏伟与广阔,象征着生命的旅程。
  • 钓台:隐喻宁静的生活状态。
  • :象征着变化与动荡,反映生活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钓台”是指什么?

    • A. 一处钓鱼的地方
    • B. 一片石头
    • C. 一座山
    • D. 一条河流
  2. 诗中“回中浪不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失望
    • B. 对自然的敬畏
    • C. 对安全感的渴望
    • D. 对旅行的期待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绘了更为壮阔的山河景象,而元结的《漫歌八曲·小回中》则更侧重于细腻的水边景色和人情气息。两者都展现了自然之美,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