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次韵答钝子见和书感之作》
时间: 2025-01-24 02:04: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次韵答钝子见和书感之作
作者: 宁调元 〔清代〕
若木难攀,空剩取岁寒高节。
险独立崇山千仞,云冥天裂。
好事忽随春梦短,名花输与秋娘折。
绕国门依旧是青山,金瓯缺。
在地作,舟和楫。
为天做,喉和舌。
把乾坤扭转,千秋不灭。
万念已成东逝水,一竿独钓寒江雪。
夜何其独坐已三更,煤还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与孤独的感慨。诗人以“木难攀”开头,暗示追求理想的艰难,接着描绘了自己在崇山峻岭中孤独的身影,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的裂缝。美好的事物如同梦一般短暂,名花也被秋天的娘子采折,表达了时光的无情。尽管青山依旧环绕国门,却也显得金瓯已缺,暗示着理想的破灭与现实的残酷。接下来的“在地作,舟和楫”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坚持,而“把乾坤扭转,千秋不灭”则展现了诗人对改变命运的渴望。最后,诗人以“万念已成东逝水”来形容内心的纷扰和孤独,夜深人静时,依然孤坐思索,煤火微微闪烁。
注释:
- 岁寒高节:指松竹等树种在严寒中依然挺拔,象征高洁的节操。
- 崇山千仞:形容山非常高,崇峻陡峭。
- 金瓯缺:指金色的酒杯破损,象征着失去与破碎。
- 在地作:指在地面上生活和活动。
- 喉和舌:比喻为表达理想而努力发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宁调元,生于清代,诗风豪放,常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哲理思考为题材,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与钝子交流时,因感受到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而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以豪放的气魄和深邃的哲理打动人心。诗人开篇用“若木难攀”揭示了追求理想的艰难,紧接着以“险独立崇山千仞”描绘了孤独的形象,仿佛在说,虽然理想高远,但现实的阻碍却让人难以攀登。诗中的“好事忽随春梦短”则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诗人以春梦来比喻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时光,令人感到惋惜。
后面的“万念已成东逝水”更是将诗人的内心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复杂的情感如同东去的流水一样难以把握,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独坐,更加凸显了孤独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展现了宁调元高洁的人格与不屈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若木难攀:表达理想的高远与难以实现。
- 险独立崇山千仞:描绘诗人面对艰险环境的孤独感。
- 好事忽随春梦短:感慨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无常。
- 名花输与秋娘折:比喻理想与美好被现实剥夺。
- 绕国门依旧是青山,金瓯缺:描绘环境的变化与内心的失落。
- 在地作,舟和楫:表达对生活的坚持与努力。
- 为天做,喉和舌:强调表达理想的必要性。
- 把乾坤扭转,千秋不灭:渴望改变命运的决心。
- 万念已成东逝水:内心的纷扰与困惑。
- 一竿独钓寒江雪:孤独的钓鱼,象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夜何其独坐已三更,煤还爇:夜晚的孤独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念已成东逝水”,将内心的复杂情感比作流逝的水。
- 对仗:如“在地作,舟和楫”,形成鲜明的对比。
- 夸张:通过“千秋不灭”强调理想的永恒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揭示了在孤独与困境中,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象征理想的高洁。
- 崇山:象征困难与挑战。
- 春梦: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
- 青山:象征理想与希望。
- 寒江雪:象征孤独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若木难攀”意指什么? A. 理想高远
B. 生活艰难
C. 孤独
答案:A -
“金瓯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失落与遗憾
B. 喜悦与满足
C. 平静与安宁
答案:A -
诗中“万念已成东逝水”的意思是? A. 内心的烦恼
B. 思虑的复杂
C. 理想的实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表现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的豪情与追求。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孤独与理想的主题,但更加沉重。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提供清代诗人的代表作及分析。
- 《古诗词鉴赏方法》:介绍古典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