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以诗见报编礼公,借雷琴,记旧曲》
时间: 2025-01-11 07:59: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琴上遗声久不弹,
琴中古义本长存。
苦心欲记常迷旧,
信指如归自著痕。
应有仙人依树听,
空教瘦鹤舞风骞。
谁知千里溪堂夜,
时引惊猿撼竹轩。
白话文翻译:
琴上的余音已经很久没有弹奏,
琴中所蕴含的古老情义依旧长存。
我苦心想要记住常常迷失的旧曲,
手指轻轻一触就如同回到往昔的痕迹。
应该有仙人依靠在树下倾听,
空中教瘦鹤在风中翱翔。
谁能知道千里之外的溪堂夜,
时常会引得惊猿在竹林中震动。
注释:
- 琴:指古琴,一种重要的传统乐器。
- 遗声:遗留下来的声音。
- 古义:古老的情义。
- 迷旧:迷失于往日的曲调。
- 信指:指手指,轻轻触碰。
- 仙人:传说中的神仙。
- 瘦鹤:瘦弱的仙鹤,象征自由和飘逸。
- 惊猿:受惊的猿猴,表现出夜晚的宁静被打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豁达的气魄,又有细腻柔和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在苏轼的创作生涯中,反映了他对古代音乐和情感的怀念,表达了对旧曲的珍视与追忆。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精神的思考,涵盖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鉴赏:
苏轼的这首诗通过对古琴的描绘,展示了他对古代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开篇提到“琴上遗声久不弹”,给人一种悠远而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在“琴中古义本长存”中,苏轼借古琴寄托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古人情怀的追寻。
“苦心欲记常迷旧”,表达了他在追寻旧曲时的挣扎与无奈,反映出对美好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感慨。“信指如归自著痕”,则是对音乐的渴望,手指轻轻一触,便能唤起往昔的记忆,这种细腻的情感极为动人。
后半部分描绘了自然的意象,仙人、瘦鹤、惊猿等,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氛围,将古琴的音韵与自然的和谐结合起来。全诗在情感上既有个人的孤独与追忆,又有对超然状态的向往,体现了苏轼的哲思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上的余音已经消失很久,暗示着往昔的回忆。
- 琴中古义本长存:古琴所承载的情义依然存在,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珍惜。
- 苦心欲记常迷旧:努力想要记住那些常常迷失的旧曲,体现了对过往的执着。
- 信指如归自著痕:手指轻轻一触便能唤起记忆,表现音乐的力量。
- 应有仙人依树听:想象仙人在树下倾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 空教瘦鹤舞风骞:空中教瘦鹤自由翱翔,象征着自由与轻盈。
- 谁知千里溪堂夜:提及远处的溪堂夜晚,增添了诗的空间感与孤独感。
- 时引惊猿撼竹轩:夜晚的宁静被猿猴的惊叫打破,突显孤寂与内心的波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琴的音声比作记忆,形象生动。
- 拟人:仙人和瘦鹤的描写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对旧曲的追念,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命、音乐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琴:象征传统文化与音乐。
- 仙人:代表超凡脱俗的理想与追求。
- 瘦鹤:象征自由与隐逸。
- 惊猿:代表内心的波动与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琴上遗声久不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音乐的喜爱
B. 对往事的追忆
C. 对自然的向往 -
“信指如归自著痕”中的“信指”指的是什么? A. 手指
B. 乐器
C. 诗歌 -
诗中提到的“仙人”象征什么? A. 人间的烦恼
B. 超脱的理想
C. 古老的传统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表达了豪放与壮志。
- 《梅花》:王安石的诗作,展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在表达情感时都展示出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李白则更豪放洒脱。
- 比如《将进酒·君不见》中的豪情与《次韵子由以诗见报编礼公》中的细腻感受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