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秋夜)》

时间: 2025-01-26 02:17:00

砧声齐。

杵声齐。

金井栏边败叶飞。

夜寒乌不栖。

风凄凄。

露凄凄。

影转梧桐月已西。

花冠窗外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秋夜)
作者: 黄升 〔宋代〕

砧声齐。杵声齐。金井栏边败叶飞。
夜寒乌不栖。风凄凄。露凄凄。
影转梧桐月已西。花冠窗外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凄凉。夜晚的砧声和杵声相互交织,映衬出金井栏边飘落的败叶。寒冷的夜晚,乌鸦不再栖息,风声和露水的寒意交织。影子在梧桐树下移动,月亮已经西沉,窗外的花冠下传来啼鸣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砧声:指木工或裁缝用的砧板声,象征着劳动。
  • 杵声:指用杵捣米的声音,常用于形容夜晚的宁静。
  • 金井:指金色的井栏,可能是指月光照射下的井栏。
  • 败叶:指已经枯萎的树叶,象征着秋天的凋零。
  • :指乌鸦,这里用来表现凄凉的氛围。
  • 凄凄:形容寒冷或悲凉的样子。
  • 影转梧桐:指影子在梧桐树下移动,暗示时间的流逝。
  • 花冠窗外:指窗外开花的植物,花下传出啼鸣。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升,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常常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长相思(秋夜)》创作于宋代的一个秋夜,正值深秋时节,正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诗歌鉴赏

《长相思(秋夜)》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诗人通过对秋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清冷与孤寂。开头两句“砧声齐,杵声齐”,以声入情,描绘了夜深人静时的劳动声,创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接下来的“金井栏边败叶飞”,则通过视觉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凋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夜寒乌不栖”,乌鸦作为常见的秋冬鸟类,其不栖的状态更是加深了夜晚的寒冷和凄凉感。而“风凄凄,露凄凄”则通过声音与触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阴冷的气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接下来的“影转梧桐月已西”,在描写时间流逝的同时,也暗示了孤独的心境。

最后一句“花冠窗外啼”,将自然与内心的情感结合在一起,窗外的啼鸣声又引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对秋夜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浓厚的抒情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砧声齐。杵声齐。
    夜晚的静谧中,砧声和杵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和谐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2. 金井栏边败叶飞。
    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败叶随风而起,象征着生命的流逝。

  3. 夜寒乌不栖。
    夜晚寒冷,乌鸦不再栖息,传达了孤寂的意境。

  4. 风凄凄。露凄凄。
    细腻的风声和露水的寒意,增强了秋夜的凄凉感。

  5. 影转梧桐月已西。
    影子在梧桐树下移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

  6. 花冠窗外啼。
    窗外花冠下的啼鸣声,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暗示着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夜晚的声音和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风凄凄,露凄凄”,形成一种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秋夜孤独与凄凉的感受,借助秋天的景象表达生命流转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砧声、杵声:象征着夜晚的劳动与生活的气息。
  • 败叶: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无常。
  • 乌鸦:象征孤独与寂寞。
  • 月、西沉: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砧声齐”和“杵声齐”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氛围?
    A. 热闹
    B. 安静
    C. 忧伤

  2. “夜寒乌不栖”中,“乌”指的是哪种鸟?
    A. 喜鹊
    B. 乌鸦
    C. 鹦鹉

  3. 诗的最后一句“花冠窗外啼”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升的《长相思(秋夜)》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但黄升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更强调壮阔的景象和内心的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