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港驿至确山途中作》
时间: 2025-02-04 16:15: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明港驿至确山途中作
沈道宽
松明照路催宵征,
野烟杳霭云晦暝。
须臾雨过现霁色,
烟云欲尽山更青。
已闻栖乌散远树,
更看浴鹭投前汀。
晓日曈曈开画本,
眼前妙笔无关荆。
朗陵自古富文物,
宦游侨寓多豪英。
炎刘末造国是坏,
祇有处士余芳馨。
隐鳞藏羽足千古,
朝评乡誉皆虚名。
我来顾恋通德里,
恰遇景物偏幽清。
长松短壑不少住,
黄尘滚滚真劳形。
人间荣辱浮名耳,
何须嗣世跻公卿。
驱车过此意惨怆,
回头一吊荀慈明。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松明照亮前路,催促着我在夜间启程,
野外的烟雾缭绕,云朵昏暗朦胧。
片刻之间,雨过天晴,清新的色彩显现,
烟云渐渐散去,山色愈加青翠。
已听见栖息的乌鸦在远处的树上散去,
再看那白鹭在水边翩翩起舞。
清晨的阳光曈曈升起,仿佛在打开一幅画,
眼前的美景如同手中妙笔,无关荆棘的烦恼。
朗陵自古以来就富饶文物,
在宦海中漂泊的士人多有豪杰。
然而炎刘末世的国运已然衰败,
唯有隐士的清香仍在世上流传。
隐居者与飞鸟能够留存千古,
朝廷的评价与乡里的名声皆是虚名。
我来到这里,思念那通德里,
恰巧遇见了幽静清丽的景色。
长松与短壑无处不在,
黄尘滚滚,真是让人疲惫。
人间的荣辱与浮名不过耳边风,
何必要在世上争取公卿的地位。
驱车经过此地,心中感慨万千,
不禁回头吊念荀慈明。
注释
字词注释
- 松明:松树的木柴,常用作照明。
- 杳霭:形容烟雾弥漫,难以看清。
- 霁色:雨后天晴的颜色。
- 汀:水边的沙洲。
- 曈曈:形容微曦的光。
- 荆:指荆棘,象征艰难困苦。
典故解析
- 荀慈明:指荀子的朋友,寓意对友人的怀念。
- 炎刘:指刘邦及其后裔,代表汉朝,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道宽,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从明港驿到确山的途中,体现了诗人行旅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也有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沈道宽在《自明港驿至确山途中作》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和历史的独特见解。诗的前四句描绘了夜行的艰辛与雨后清晨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随着雨过天晴,山色愈加青翠,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美丽。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以栖乌与浴鹭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气氛,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历史的反思,诗人提到“炎刘末造国是坏”,暗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他更倾向于隐士的生活方式,对浮华名利持有淡然态度。整首诗在自然与历史、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之间取得了平衡,展现了沈道宽深邃的思想境界和对生活的细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明照路催宵征:夜行时松明照亮道路,催促着旅途的急迫感。
- 野烟杳霭云晦暝:自然中烟雾缭绕,云层昏暗,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须臾雨过现霁色:瞬间雨过,晴空乍现,象征希望与转机。
- 烟云欲尽山更青:烟雾消散,山色更加青翠,展现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清晨的阳光比作一幅画,生动形象。
- 对仗:如“长松短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历史与名利的深刻反思,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明:象征光明与指引。
- 栖乌:象征归宿与宁静。
- 浴鹭:象征纯洁与美好。
- 黄尘:象征世俗的纷扰与劳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松明照路催宵征”意指什么?
A. 白天的旅行
B. 夜晚的旅途
C. 晨曦的光辉 -
诗中提到“炎刘末造国是坏”,这句表达了对哪个历史时期的感慨?
A. 汉朝衰落
B. 唐朝繁荣
C. 宋朝兴盛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望庐山瀑布》李白
诗词对比
沈道宽与李白在自然描写上的相似性:两者均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个人情感,沈道宽更注重内心的平和与反思,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宋元明清诗人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