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劝农
作者: 刘答海 〔明代〕
丈夫气轩昂,年少傲才雄。
学书兼学剑,事异而志同。
我本系汉胄,诗书素所攻。
上马杖尺箠,为国击羌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的丈夫,意气风发,自信而才华横溢。他既学习书法,又锻炼剑术,虽然所做的事情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我本是汉朝的后裔,从小就擅长诗书。如今我骑马挥动着长杆,奋勇为国抵御敌人。
注释
逐句解释:
- 丈夫气轩昂:丈夫,意指年轻有为的男子;气轩昂,形容气质高昂,意志坚定。
- 年少傲才雄:年少,年轻;傲才雄,才华出众,气概非凡。
- 学书兼学剑:学习书法和剑术,表示文武兼备。
- 事异而志同:事情不同,目标却相同,传达团结一致的精神。
- 我本系汉胄:我本是汉族的后裔,强调自我身份与文化传承。
- 诗书素所攻:诗书是我从小所专攻的领域,显示其文才。
- 上马杖尺箠:骑上马,手持长杆,表现出勇猛的形象。
- 为国击羌戎:为国家奋勇抵御羌族和戎族的敌人,展现忠诚与勇敢。
典故解析:
- 汉胄:指汉族的后裔,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承。
- 羌戎:古代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常与汉族发生冲突,象征外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答海,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诗作著称。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以国家和个人理想为主题。
创作背景:
《劝农》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与边疆不宁之时,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和对年轻一代的期望,激励他们为国出力,弘扬中华文化。
诗歌鉴赏
《劝农》通过描绘一位年轻男子的气质与理想,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与抱负,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诗的开头以“丈夫气轩昂”引出主题,塑造了一个充满朝气和自信的形象,接着又提到学习书法与剑术,说明了文武兼备的理想。尤其是“事异而志同”一句,强调了即便在不同的领域中,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团结的精神在当时的社会中尤为重要。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自述“我本系汉胄”,表明了深厚的文化自信,继而提到“上马杖尺箠,为国击羌戎”,表现出一种为国捍卫的豪情壮志,令人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青年一代的期许与鼓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丈夫气轩昂:描绘出年轻男性的志气与气概。
- 年少傲才雄:强调年轻的自信与才华。
- 学书兼学剑:展现文武双全的特质。
- 事异而志同:强调在不同领域的团结。
- 我本系汉胄:自我身份的确认,强调文化根源。
- 诗书素所攻:展现个人学识的深厚。
- 上马杖尺箠:表现出勇气与行动力。
- 为国击羌戎:传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学书兼学剑,事异而志同”,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丈杆”暗喻为国战斗的决心。
- 排比:通过句式的重复强调情感的强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出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强调文武兼备与爱国情怀,鼓励他们为国家而奋斗,弘扬中华文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丈夫:象征年轻的力量与抱负。
- 书法与剑术:文化与武力的结合,象征全面发展。
- 汉胄:文化传承的象征,强调身份与责任。
- 戎族:外敌的象征,表现出捍卫国家的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刘答海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填空题
“丈夫气轩昂,年少傲才雄。”中,“气”指的是____。 -
判断题
“我本系汉胄”是指诗人自认为是汉族的后裔。 (对/错)
答案:
- C) 明代
- 气质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劝农》——唐代诗人李绅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劝农》与《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追求,但《劝农》更强调青年力量与团结精神,而《登高》则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