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井》

时间: 2025-01-27 04:00:50

动地隋兵至,君王尚晏安。

须知天下窄,不及井中宽。

楼外锋交白,溪边血染丹。

无情是残月,依旧照阑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动地隋兵至,君王尚晏安。
须知天下窄,不及井中宽。
楼外锋交白,溪边血染丹。
无情是残月,依旧照阑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隋朝士兵来袭的震动,但君王依然安然无恙。要知道,整个天下的空间是狭窄的,比不上井中那样的宽广。楼外的战斗声如刀剑交锋,溪边的鲜血染红了水面。无情的残月依旧照耀着栏杆,显得冷清而悲凉。

注释:

  • 动地:形容震动大地,指战争的到来。
  • 隋兵:指隋朝的士兵,暗指外敌入侵。
  • 君王尚晏安:君王仍然安然自若,未感到危机。
  • 天下窄:形容天下的空间狭小,不及井中那样广阔。
  • 楼外锋交白:形容外面战斗刀剑相接,声音如白色的光芒闪烁。
  • 溪边血染丹:指溪水被鲜血染红,象征战争的残酷。
  • 无情是残月:残月冷酷无情,照耀着阴冷的环境。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隐含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统治者的控诉,体现了宋代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元甫,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目睹了社会的种种变迁。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历史的沉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王元甫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景阳井》是一首生动而深刻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沉重思考。开篇“动地隋兵至”,以强烈的动感引入,瞬间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暗示着战争的来临。而“君王尚晏安”则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统治者的麻木与无知。接下来的“须知天下窄,不及井中宽”,展现了诗人对视野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表面上井中宽广,实则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悲哀。

“楼外锋交白,溪边血染丹”两句,描绘了战斗的激烈与血腥,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最后的“无情是残月,依旧照阑干”,则将全诗推向了情感的高峰,残月的冷清映照出诗人心中的苍凉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也十分讲究,既有宏观的历史视角,又有微观的个人情感,形成了一幅战争与和平、希望与绝望交织的复杂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动地隋兵至:战争来临,战争的威力震动大地。
  2. 君王尚晏安:君王对此依然毫无察觉,过于安逸。
  3. 须知天下窄:提醒人们,天下的空间是有限的。
  4. 不及井中宽:井口的空间比天下还要宽广,暗含局限与局势的比喻。
  5. 楼外锋交白:楼外刀剑相接,战斗声如白光闪烁。
  6. 溪边血染丹:溪水被鲜血染红,象征战斗的残酷。
  7. 无情是残月:残月冷酷无情,照亮着阑干。
  8. 依旧照阑干:即便在如此悲惨的环境中,残月依旧冷冷地照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井中宽广比作天下,暗示社会的狭隘。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月亮拟为无情者,增加诗歌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反映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统治者的控诉,具有深刻的历史寓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隋兵:象征外敌的侵扰与战争的威胁。
  2. 君王:代表当政者的冷漠与无知。
  3. :象征狭隘的视野和受限的现实。
  4. 残月:象征孤寂与冷清,反映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隋兵”是指哪个朝代的士兵?

    • A. 唐朝
    • B. 宋朝
    • C. 隋朝
    • D. 明朝
  2. “君王尚晏安”中的“晏安”意为?

    • A. 安详
    • B. 忧虑
    • C. 兴奋
    • D. 忍耐
  3. 诗中用“楼外锋交白”形容什么?

    • A. 战斗的激烈
    • B. 和平的宁静
    • C. 大自然的美丽
    • D. 生活的艰辛

答案:

  1. C. 隋朝
  2. A. 安详
  3. A. 战斗的激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家国情怀。
  • 李白《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局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元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