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5:21: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其二
作者: 向子諲 〔宋代〕
我生六十四,四度闰中秋。
碧天千里如水,明月更如流。
照我洛滨诗伯,携手仙卿廛隐,
阆苑与同游。
人醉玉相倚,不肯下琼楼。
芗林老,章江上,几回头。
剩欲控鹤瀛海,聊下越王州。
直入白云深处,细酌仙人九酝,
香雾尽侵裘。
共看一笑粲,以写我心忧。
白话文翻译:
我活了六十四年,经历了四次闰中秋。
碧蓝的天空如同浩瀚的水面,明亮的月光更像流水般飘洒。
明月照耀着洛滨的诗人,携手跟随仙人游玩,
在仙境阆苑中共游。
人们在酒中陶醉,倚靠着美玉,不愿意下楼。
在芗林的老树下,章江的水面上,我不止一次回头。
仍然想要驾鹤飞向瀛海,聊聊去越王州。
直入白云深处,细细品尝仙人酿的九酝,
香雾将我的衣裳浸透。
我们一同看着这笑容灿烂,表达我心中的忧愁。
注释:
- 闰中秋:指的是出现两个中秋节的年份,历法上的调整。
- 洛滨:指洛水边,古代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 阆苑: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地。
- 琼楼:指用美玉建造的高楼,通常象征着美好和奢华的生活。
- 九酝:指仙人酿造的酒,寓意美酒佳酿。
- 香雾:代表着酒香弥漫,令人陶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諲,字子諲,号香山,宋代诗人,擅长词与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其诗风清新明丽,常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向子諲中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融合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以及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 其二》是向子諲对人生、友谊和自然美的深刻表达。诗中鲜活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洒脱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怀。开篇提到的“六十四”与“闰中秋”,暗示了人生的流逝与时间的珍贵,尤其是在经历了多个中秋之后,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愈发深刻。
“碧天千里如水,明月更如流”描绘出一幅辽阔而清澈的夜空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广阔。接下来的“照我洛滨诗伯”则让人感受到人际间的温暖,诗人与友人共游的场景不仅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也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人通过“人醉玉相倚,不肯下琼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沉醉与依恋。这里的“琼楼”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象征,更是理想与幻想的寄托。而后面的“剩欲控鹤瀛海”则表现出诗人渴望逃离现实,追寻自由与梦想的心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生六十四,四度闰中秋。
表达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回顾与感慨。 -
碧天千里如水,明月更如流。
描绘了辽阔的天空和流动的月光,展现自然美。 -
照我洛滨诗伯,携手仙卿廛隐,阆苑与同游。
诗人与友人共游的场景,体现了人际间的情谊。 -
人醉玉相倚,不肯下琼楼。
诗人沉醉于美好生活的幻想中,不愿意回归现实。 -
芗林老,章江上,几回头。
诗人不断回首,留恋过去的美好时光。 -
剩欲控鹤瀛海,聊下越王州。
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直入白云深处,细酌仙人九酝,香雾尽侵裘。
诗人希望人生如仙,细品佳酿,享受美好的时光。 -
共看一笑粲,以写我心忧。
通过一笑来表达内心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天千里如水”将天空比作水,增强了画面的开阔感。
- 对仗:如“照我洛滨诗伯,携手仙卿廛隐”,体现诗人的工整与美感。
- 拟人:如“香雾尽侵裘”,赋予香雾以动感,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既洒脱又带有忧愁的情怀。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着清明和希望,也代表着诗人与友人间的情谊。
- 琼楼:象征着美好、奢华的生活,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白云:代表着自由与逍遥,也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香雾:象征着醉人的美好事物,反映诗人内心的陶醉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向子諲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琼楼”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生活
- C. 朋友的友谊
- D. 自然景色
-
诗中“剩欲控鹤瀛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留恋
- B. 无奈
- C. 向往自由
- D. 愤怒
答案:
- B. 宋代
- B. 理想生活
- C. 向往自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向子諲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向子諲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生活的理想化,而苏轼则融入更多的哲学思考和个人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