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病著连三月》

时间: 2025-01-11 15:53:48

病著连三月,谁能慰老夫。

萧萧短发不胜梳。

风里支离欲倒、要人扶。

秋月明如水,岩花忽起予。

旋篘白酒入盘盂。

报答风光不醉、更何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病著连三月
作者: 向子諲 〔宋代〕

病著连三月,谁能慰老夫。
萧萧短发不胜梳。
风里支离欲倒要人扶。
秋月明如水,岩花忽起予。
旋篘白酒入盘盂。
报答风光不醉更何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病卧床已三个月,感到孤独和无助。谁能来安慰我这位老者呢?我那短发萧条,不胜梳理,风中摇摇欲倒,真需要人来扶持。秋天的月亮明亮如水,山岩上的花朵忽然让我想起往事。我倾倒白酒入盘盂,想用酒来回报这美好的风光,然而不醉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 病著:病重,卧病在床。
  • 老夫:指年长者,诗人自谦。
  • 萧萧:形容短发稀疏。
  • 支离:形容摇摇欲倒、散乱的样子。
  • :帮助、搀扶。
  • 秋月明如水:形容秋天的月亮清澈明亮,如同水一般。
  • 岩花:山岩上的花,带有自然之美的象征。
  • 旋篘:倾倒的动作。
  • 盘盂:盛酒的器皿。
  • 报答:回报,感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諲(约1050年-1120年),字子諲,号央,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擅长抒情,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向子諲因病卧床、身心俱疲之际所作,体现了他对生命、自然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了病痛中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老年人和病人的关怀不足的现实。

诗歌鉴赏:

这首《南歌子·病著连三月》通过描绘病重的老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展现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的开头“病著连三月,谁能慰老夫”,直入主题,抒发了作者的孤独感。接着,通过“萧萧短发不胜梳”,生动地描绘出老者形象的凄凉与无奈,突显了岁月流逝带来的无情。

诗中“秋月明如水”与“岩花忽起予”描绘出自然的美丽,暗示着尽管身体虚弱,作者心中依然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旋篘白酒入盘盂”一语,既表达了对美酒的渴望,也象征着对生活乐趣的渴求,尽管“报答风光不醉更何如”的感叹,显示出一种无奈与无助的情绪。这种情感交织使整首诗在抒情中饱含哲理,生动反映了人对生命、孤独和美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著连三月:病重已经整整三个月,表明了时间的漫长与痛苦。
  2. 谁能慰老夫:感叹无人来安慰自己,进一步强调孤独。
  3. 萧萧短发不胜梳:描绘了因病而显得凄凉的样子,短发无法整理,形象的表现出老者的病态。
  4. 风里支离欲倒要人扶:在风中摇摇欲倒,显示出身体的虚弱与依赖。
  5. 秋月明如水:美丽的秋月映照出内心的寂寞与渴望。
  6. 岩花忽起予:山岩上的花突然引发思绪,象征着自然与回忆的交融。
  7. 旋篘白酒入盘盂:倾倒白酒,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8. 报答风光不醉更何如:虽有美景,但不醉其乐,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月明如水”,将月亮比作水,增强了清澈明亮的意象。
  • 拟人:将“风里支离欲倒”赋予了风人性化的动作,增添了情感。
  • 对仗:如“病著连三月,谁能慰老夫”,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抒发病痛中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用自然的美景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表达出对人与人之间关怀的渴望和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痛: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秋月:代表宁静与清澈,象征着内心的渴望。
  • 岩花:自然的美丽,象征着回忆与希望。
  • 白酒: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回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病著连三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寂寞
    b) 快乐
    c) 愤怒
    答案:a)

  2. “秋月明如水”中“如水”的意思是什么? a) 明亮
    b) 黑暗
    c) 浑浊
    答案:a)

  3. 诗人倾倒白酒的动作象征什么? a) 失落
    b) 回报生活的美好
    c) 忘记烦恼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内心的感慨。
  •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诗词对比:

  • 向子諲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有对月亮的描绘,但前者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后者则是借酒抒情,展现更为洒脱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向子諲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