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闰馀有何好》
时间: 2025-01-26 03:51: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闰馀有何好
向子谦 〔宋代〕
闰馀有何好,一年两中秋。
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
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
快意作清游。
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
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
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
忍问神京何在,幸有芗林秋露,
芳气袭衣裘。
断送馀生事,惟酒可忘忧。
白话文翻译:
闰月有什么好呢?一年竟有两个中秋。
补天修月的人都已去世,千古以来只留下对风流人物的憧憬。
年轻时在南昌的幕下,更有洪、徐、苏、李等人,
一同快意游玩。
送走夕阳眺望西岭,登上东楼欣赏明月。
四十年,两个人在一起,终究都是白头。
谁能想到沧海已变成陆地,浮萍的踪迹落在了南州。
忍不住想问神京在哪里,幸好有芗林的秋露,
芳香扑面而来。
断送余生的事情,唯有酒可忘忧。
注释:
- 闰:指农历的闰月,增加一个月以调节农历与阳历的差异。
- 补天修月:典出《淮南子》,指女娲补天和嫦娥奔月的神话,象征伟大的事业和理想。
- 南昌幕下:指作者年轻时在南昌的幕府,意指当时结交的朋友。
- 神京:指北京,古代的首都。
- 芗林:指芗山的林木,常用来指代自然风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谦(约 1050-1120),字文浩,号乐天,江西南昌人。向子谦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以其词风清丽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常常融入历史典故和自然景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闰馀有何好》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通过对闰月和中秋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友谊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他在时光流逝中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闰馀有何好》是一首抒情而富有哲理的词作。词的开头以“闰馀有何好”引入,直接表达了对闰月的无奈与思考。诗人通过对一年中两次中秋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接着以“补天修月人去”引出历史人物,表现了对过去风流人物的怀念与惋惜,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描写友人时,诗人通过“少日南昌幕下”回忆起曾经的欢聚时光,展现了年轻时的快意与无忧无虑,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时间的无情。后文“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现出词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幻想。
最后以“惟酒可忘忧”结束,全诗在抒情中透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酒的寄托,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瞬间的珍视。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闰馀有何好:直接提问,表明对闰月的无奈与疑问。
- 一年两中秋:意指时间的重复与流逝,暗含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补天修月人去:提及历史人物,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和失落感。
- 千古想风流:对历史风流人物的向往,表现出对历史的沉思。
- 少日南昌幕下:回忆年轻时的欢乐与美好时光。
- 送日眺西岭:描绘自然景色,体现诗人的情怀与志趣。
- 得月上东楼:再现对美好景致的欣赏,象征生活的美好。
- 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感慨伴侣同老,人生的无常。
- 谁知沧海成陆:历史变迁,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忍问神京何在:对故都的思念,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
- 幸有芗林秋露:自然的美好,寄托了对生活的希望。
- 断送馀生事,惟酒可忘忧:对人生的无奈与对酒的寄托,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展现了诗人对称的美感。
- 借代:用“酒”来代表逃避烦恼的方式,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象征:月亮、酒等意象象征着美好与放纵,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展现了对友谊和理想的向往,最终以酒作为忘忧的寄托,传达出一种无奈却又洒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闰月:象征时间的稀缺与珍贵。
- 中秋:代表团圆与思念,寓意深远。
- 补天修月:象征理想与追求的伟大。
- 西岭与东楼:自然美景的描绘,寓意人生的美好。
- 酒:象征逃避现实、寄托情感的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闰月的意义是:
A. 新年
B. 增加一个月
C. 中秋 -
诗中提到的“补天修月”是指:
A. 理想的实现
B. 生活的琐碎
C. 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
诗人用什么来表达对生活的无奈?
A. 诗歌
B. 酒
C. 友谊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在孤独中畅饮,表达对自由的追求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同样描写月亮,但更强调了人与月之间的情感联系,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向子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