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绍兴戊午姑苏郡斋怀归赋)》

时间: 2025-05-07 19:16:15

我爱木中犀,不是凡花数。

清似水沈香,色染蔷薇露。

芗林月冷时,玉笋云深处。

归梦托秋风,夜夜江头路。

意思解释

生查子(绍兴戊午姑苏郡斋怀归赋)

原文展示:

我爱木中犀,不是凡花数。
清似水沈香,色染蔷薇露。
芗林月冷时,玉笋云深处。
归梦托秋风,夜夜江头路。

白话文翻译:

我喜爱那种生长在树木中的犀香,并不是普通的花卉。
它的清香如同水中的沉香,颜色如同蔷薇上的露珠。
在芗林中,冷月高悬,玉笋生长在云深处。
归家的梦寄托在秋风里,夜夜我都在江边的路上徘徊。

注释:

  • 木中犀:指生长于树木中的犀香,象征着珍贵和独特。
  • 凡花:指普通的花,强调其与众不同的特质。
  • 水沈香:一种香料,清香浓郁。
  • 蔷薇露:指清晨蔷薇花瓣上的露水,形容清新。
  • 芗林:指香草丛生的林子。
  • 玉笋:形容竹笋,象征着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
  • 归梦:指归家的思念和梦境。
  • 秋风:象征着思乡之情,带有些许凄凉。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特定典故,但隐含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传递内心情感,表现出对归乡的渴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向子諲,字子諲,号明轩,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致抒发情感,擅长词文,尤其是小令。
  • 创作背景:诗作于绍兴戊午年间,诗人身处姑苏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自然的热爱,情感真挚。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独特香气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怀念。开头一句“我爱木中犀”便立刻引起读者的好奇,接着描述的“清似水沈香,色染蔷薇露”,不仅展现了香气的清新,还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自然的美感。接下来的“芗林月冷时,玉笋云深处”更是将描写推向了极致,冷月和深云中的玉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梦幻的氛围,令人向往。最后两句“归梦托秋风,夜夜江头路”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秋风中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离愁别绪。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爱木中犀”:表明作者对独特香气的偏爱,暗示其不同于普通事物。
    • “不是凡花数”:强调这种香气的独特性,表明其珍贵。
    • “清似水沈香”:比喻香气的清新,形象生动。
    • “色染蔷薇露”:通过色彩描绘,增强了香气的视觉印象。
    • “芗林月冷时”:描绘出清冷的夜晚,增添了些许孤寂感。
    • “玉笋云深处”:象征着高洁与脱俗,突显自然之美。
    • “归梦托秋风”:寄托了归乡的思念,情感深沉。
    • “夜夜江头路”:表达了思乡的孤独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似水沈香”,形象生动。
    • 对仗:句式整齐,如“归梦托秋风,夜夜江头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对独特香气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情感真挚,充满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意象分析:

  • 木中犀:象征着珍贵、独特的事物。
  • 水沈香:代表着清新和芬芳。
  • 蔷薇露:象征着爱情和美的瞬间。
  • 芗林:代表着自然的宁静和清幽。
  • 玉笋:象征着清新、纯净的生命力。
  • 秋风:象征着思念与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所爱的是哪种香气?

    • A. 普通花香
    • B. 木中犀香
    • C. 玫瑰香
  2. 诗中描绘的冷月和玉笋的意象代表什么?

    • A. 凄凉与孤独
    • B. 温暖与快乐
    • C. 冒险与征服
  3. 归梦寄托在哪种自然现象中?

    • A. 春雨
    • B. 秋风
    • C. 夏日阳光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生查子》均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多的是直接的思乡情感,而《生查子》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
  • 《夜泊牛津》则通过夜晚的孤独描写,与《生查子》中的孤独感有相似之处,但主题更为广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世界:从唐到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