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栾城客店题壁诗》

时间: 2025-04-27 01:18:46

几曾勾漏乞灵丹,归计茫茫且就官。

不少顽民牛自带,生憎悍吏虎而冠。

流离始觉承平乐,守土方知保障难。

慷慨悲歌入燕赵,未甘长铗向人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曾勾漏乞灵丹,
归计茫茫且就官。
不少顽民牛自带,
生憎悍吏虎而冠。
流离始觉承平乐,
守土方知保障难。
慷慨悲歌入燕赵,
未甘长铗向人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慨与不满。诗人回忆自己曾几次求神问卜以求得长生不老的灵丹,但今后的归处却是茫然无措,最终只能归于官场。不少顽固的百姓如同牛一样任其自生自灭,生来对那些凶残的官吏恨之入骨。流离失所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太平盛世的快乐,唯有守土者才明白保卫家园的艰难。诗人以慷慨悲歌的情怀融入燕赵之地,却不甘心只做一个低声吟唱的角色。

注释:

  • 勾漏:指求神问卜,古人在面对困境时会向神灵祈求帮助。
  • 灵丹: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 顽民:顽固的百姓,难以改变。
  • 悍吏:凶恶的官吏,专横霸道。
  • 承平乐:在太平盛世中才感受到的快乐。
  • 守土:保卫自己土地的人,指地方官员或军人。
  • 慷慨悲歌:激昂悲壮的歌唱,表达悲痛的情感。
  • 长铗:指的是长剑,这里比喻不屈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子龄,清代诗人,生平资料相对较少,主要作品多集中在抒发对社会现象的感悟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其诗风往往蕴含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时期,正值政治腐败、民生困苦的时代,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情感真挚、形象鲜明而著称。诗人通过对“灵丹”的追求引入,表现了人们在社会动荡中对安稳生活的渴望,然而归宿却是无奈的官场。诗中描绘的“顽民”形象,似乎在暗指那种对不公不义的无奈与愤恨。离乱中的人们始觉太平的可贵,但正是因为经历了动荡,才更深刻地理解到保障家园之艰难。

全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不同身份的人对“承平乐”的理解差异。最后一句“未甘长铗向人弹”,则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抗争,展现了其不甘沉沦的激昂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几曾勾漏乞灵丹:诗人曾多次向神灵求助,希望得到长生不老的药物。
  2. 归计茫茫且就官:归途却是茫然无措,只能投身于官场。
  3. 不少顽民牛自带:许多顽固的百姓如同牛一样自生自灭。
  4. 生憎悍吏虎而冠:对那些凶恶的官吏充满了仇恨。
  5. 流离始觉承平乐:经历流离后才明白太平的快乐。
  6. 守土方知保障难:守护家园的人才知道保障的艰难。
  7. 慷慨悲歌入燕赵:激昂的悲歌传入燕赵之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8. 未甘长铗向人弹:不甘心做一个被动的吟唱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几曾勾漏”与“未甘长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顽固的百姓比作牛,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无奈与坚韧。

主题思想:

全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批判,表现了作者对民众命运的关心与对官场腐败的愤怒,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丹:象征追求长生与安稳的愿望。
  • :象征顽固与无奈的百姓。
  • 悍吏:象征专横的权力与腐败的官场。
  • 燕赵:象征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丹”指的是什么? A. 长生不老药
    B. 富贵荣华
    C. 友情爱情

  2. 诗人对“悍吏”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感激
    B. 赞美
    C. 憎恨

  3. 诗中表达的“未甘长铗向人弹”是什么意思? A. 愿意屈服
    B. 不甘心做低声吟唱者
    C. 愿意安于现状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夏子龄的这首诗同样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感慨,但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而夏子龄则更侧重于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