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
时间: 2025-01-26 04:03: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公无渡河
——朱诚泳 〔明代〕
朝鲜渡头晓日寒,
风掀怒浪高于山。
疾鸟退飞不敢过,
征夫乍见凋朱颜。
蛟蟠结,龙伏眠。
往来一相犯,
俄顷碎舟船。
念此千金躯,
谁能轻弃捐。
稍待风定,斯可周旋。
被发之叟晨提壶,
乱流径渡将焉如。
波涛覆首竟沈溺,
公乎公乎狂且愚。
蛟饮血,龙啮尸,
公无渡河竟渡之。
公今既死去,我何用生为。
一曲箜篌为公死,
公乎公乎知不知。
白话文翻译
在朝鲜渡口,清晨的阳光下,天气寒冷,
狂风掀起的巨浪高过了山峰。
飞快的鸟儿不敢再飞过这里,
路过的行人看到此情此景,面色苍白。
蛟龙盘踞,龙在水底沉睡。
船只上下往来,彼此相撞,
瞬间就有船只被击碎。
想到我这千金之躯,谁能轻易舍弃?
稍等风平浪静,便可以周旋。
一位白发老者晨起提着水壶,
在这混乱的水流中,他该如何渡过呢?
波涛翻滚,头顶被水淹没,最终沉没。
啊,公啊,公啊,真是狂妄而愚蠢。
蛟龙饮着血,巨龙啮食尸体,
公在渡河途中竟然渡过了。
公既然已经死去,我又何必活着呢?
为公而唱这曲箜篌,你可知晓吗,公啊公啊?
注释
- 朝鲜渡头:指朝鲜与中国接壤的渡口。
- 怒浪:形容波涛汹涌,具有强烈的动感。
- 疾鸟:快速飞翔的鸟。
- 征夫:行旅中的男子。
- 蛟:古代传说中的水中龙。
- 龙伏眠:龙在水中休息。
- 千金躯:形容人的生命极其珍贵。
- 被发之叟:指白发老人。
- 箜篌:一种古代弦乐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诚泳,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鲜明,但具体资料相对有限。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及个人感受,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公无渡河》写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命运和大自然力量的思考。作品中夹杂着对世间生死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朱诚泳的《公无渡河》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全诗通过描绘朝鲜渡头的恶劣环境,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开篇即以“朝鲜渡头晓日寒,风掀怒浪高于山”引入,生动描绘了恶劣的气候与波涛汹涌的场景,令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压迫感。
诗中多次出现的“蛟”、“龙”象征着自然的不可控与威严,表达了人面对大自然时的无奈与恐惧。尤其是“蛟饮血,龙啮尸”,更是将自然与死亡紧密相连,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助。
而作者通过描写老者的形象,进一步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公今既死去,我何用生为”,此句直白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思考与感叹,似乎在探讨死亡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生命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生存的哲学思考,值得读者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鲜渡头晓日寒”:描绘早晨清冷的景象,设定了悲凉的基调。
- “风掀怒浪高于山”:强调自然的无情与威力,波浪之高让人感到震撼。
- “疾鸟退飞不敢过”:鸟儿不再飞过,表现了环境的危险。
- “征夫乍见凋朱颜”:行人的惊恐与无奈,面色苍白地面对惊险。
(后续逐句解析可继续展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波涛比作山高,增强了视觉冲击。
- 拟人:如“蛟饮血,龙啮尸”,赋予了动物以人类的行为,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大部分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它表达了人面对自然的无力与无奈,也深刻探讨了生死的意义,表现出对生命的珍视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流: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 蛟与龙:象征自然力量及其不可控性。
- 老者:象征智慧与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公无渡河》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朱诚泳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蛟”主要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自然力量
- C. 人类智慧
- D. 战争
-
“公今既死去,我何用生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热爱
- B. 对死亡的恐惧
- C. 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朱诚泳的《公无渡河》更侧重于对生死和自然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人生的短暂,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