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赠张逸人》

时间: 2025-01-26 05:35:57

羽衣零落帽欹斜,不自孤峰即海沙。

曾为蜀山成寓迹,

又因湘水拟营家。

鸣琴坐见燕鸿没,曳履吟忘野径赊。

更爱扁舟宿寒夜,独听风雨过芦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中赠张逸人 黄滔 〔唐代〕

羽衣零落帽欹斜,不自孤峰即海沙。 曾为蜀山成寓迹,又因湘水拟营家。 鸣琴坐见燕鸿没,曳履吟忘野径赊。 更爱扁舟宿寒夜,独听风雨过芦花。

白话文翻译

身披的羽衣已经零落,帽子也歪斜着,不是在孤峰上就是在海边。 曾经在蜀山留下了足迹,现在又因为湘水打算在这里安家。 坐在那里弹琴,看着燕子和鸿雁飞过,忘记了时间,拖着鞋子在野径上吟诗。 更喜欢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在扁舟上听着风雨吹过芦花。

注释

  • 羽衣零落帽欹斜:形容衣帽不整,显得落魄。
  • 不自孤峰即海沙:不是在孤峰上就是在海边,形容行踪不定。
  • 曾为蜀山成寓迹:曾在蜀山留下过足迹。
  • 又因湘水拟营家:又因为湘水打算在这里安家。
  • 鸣琴坐见燕鸿没:坐在那里弹琴,看着燕子和鸿雁飞过。
  • 曳履吟忘野径赊:拖着鞋子在野径上吟诗,忘记了时间。
  • 更爱扁舟宿寒夜:更喜欢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在扁舟上。
  • 独听风雨过芦花:独自听着风雨吹过芦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字文江,福建莆田人。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尤以山水诗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滔赠给友人张逸人的,诗中描绘了诗人流浪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流浪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羽衣零落帽欹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落魄形象,而“不自孤峰即海沙”则展现了诗人行踪不定的流浪生活。后几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鸣琴坐见燕鸿没”和“独听风雨过芦花”,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赠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羽衣零落帽欹斜:通过衣帽的不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落魄形象。
  2. 不自孤峰即海沙:展现了诗人行踪不定的流浪生活。
  3. 曾为蜀山成寓迹:回忆过去在蜀山的经历。
  4. 又因湘水拟营家:表达了对湘水的热爱,打算在这里安家。
  5. 鸣琴坐见燕鸿没:通过弹琴和观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6. 曳履吟忘野径赊:通过拖鞋吟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7. 更爱扁舟宿寒夜:表达了对孤独和自然的喜爱。
  8. 独听风雨过芦花:通过听风雨,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羽衣零落帽欹斜”比喻诗人的落魄形象。
  • 拟人:如“鸣琴坐见燕鸿没”中的“燕鸿没”拟人化,形象生动。
  • 对仗:如“曾为蜀山成寓迹,又因湘水拟营家”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诗人生活状态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衣:象征诗人的身份和形象。
  • 孤峰:象征孤独和流浪。
  • 海沙:象征广阔和自由。
  • 蜀山:象征过去的经历。
  • 湘水:象征对自然的热爱和安家的愿望。
  • 燕鸿:象征自由和远方。
  • 芦花:象征孤独和自然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羽衣零落帽欹斜”描绘了诗人的什么形象?
    • A. 整洁
    • B. 落魄
    • C. 高贵
    • D. 神秘
  2. 诗中“不自孤峰即海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安定
    • B. 流浪
    • C. 忙碌
    • D. 隐居
  3. 诗中“更爱扁舟宿寒夜”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喜爱?
    • A. 热闹
    • B. 孤独
    • C. 繁华
    • D. 宁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卫八处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王维《送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黄滔《湘中赠张逸人》与杜甫《赠卫八处士》: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黄滔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对友情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全部诗作。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黄滔的部分诗作,可以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风格。
  • 《唐诗鉴赏辞典》:对黄滔的诗作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