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八月十日题自画兰》

时间: 2024-09-19 20:49:19

湘皋遗佩空萧瑟,倩影疑仙。

知为谁妍。

满纸秋痕尚眼前。

枯香剩取残荷伴,泣露啼烟。

此恨绵绵。

冷月惊看皕五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八月十日题自画兰
作者: 叶恭绰 〔清代〕

湘皋遗佩空萧瑟,倩影疑仙。
知为谁妍。满纸秋痕尚眼前。
枯香剩取残荷伴,泣露啼烟。
此恨绵绵。冷月惊看皕五圆。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湘江岸边的兰花,显得凄清冷落,仿佛是仙女的倩影。诗人不禁思索,这样的美丽究竟是为了谁而存在。眼前满纸的秋痕,似乎还在诉说着往日的情景。只剩下枯萎的香气和残荷为伴,泪滴在露水中,似乎在诉说着离愁别恨。这份恨意绵延不绝,冷月下的五圆皕(古代的一种乐器),也令我惊愕不已。

注释:

  • 湘皋:指湘江岸边,常用来描绘清幽的环境。
  • 萧瑟:形容环境孤寂冷清。
  • 倩影:美丽的身影。
  • :美丽。
  • 秋痕:秋天留下的痕迹,常指感伤的回忆。
  • 枯香:枯萎的香气。
  • 残荷:残存的荷花,象征着衰败。
  • 泣露啼烟:形容泪水与露水交织,传达出深情与伤感。
  • 此恨绵绵:指无尽的怨恨。
  • 冷月:月光冷清,暗示孤独与凄凉。
  • 皕五圆:古代乐器,象征音乐的悠扬与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恭绰,清代诗人,平生多才,擅长诗词与绘画,作品常表现出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八月,正值秋天,诗人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冲突与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叶恭绰的《采桑子·八月十日题自画兰》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词作。全词以兰花为引,描绘了秋天的凄凉和孤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情感的细腻感知。诗中“湘皋遗佩空萧瑟,倩影疑仙”一句,既展现了兰花的美丽,又暗示了其孤独的命运,令人心生怜惜。通过“满纸秋痕尚眼前”,诗人传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似乎在诉说着某种失落与无奈。后面“泣露啼烟”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情感的真实流露,令人感同身受。最后一句“冷月惊看皕五圆”,更是将整首词推向了高潮,孤独的月光与乐器的幽响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情与思绪。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秋天的美丽与凄凉,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湘皋遗佩空萧瑟:湘江岸边的遗物,显得寂寞而凄清。
    2. 倩影疑仙:兰花的美丽影子仿佛是仙女的出现。
    3. 知为谁妍:诗人思索,这样的美丽是为了谁存在。
    4. 满纸秋痕尚眼前:眼前满是秋天的痕迹,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5. 枯香剩取残荷伴:只有枯香与残荷相伴,传达孤独感。
    6. 泣露啼烟:泪水与露水交融,象征深情的悲伤。
    7. 此恨绵绵:无尽的怨恨,表达了情感的延续。
    8. 冷月惊看皕五圆:在冷月下,古乐器的声响让人震惊,突显孤独与疏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花比作仙女的影子,提升了兰花的意象。
    • 拟人:泪水与露水的结合,赋予了自然以人类情感。
    • 对仗:整首词用词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着对美的追求与对孤独的感悟展开,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冲突,传达了秋天的凄凉与怀旧的情绪。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兰花:象征美与孤独,代表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秋痕:秋天的痕迹,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缠绵。
    • 冷月:孤独与冷清的象征,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残荷:残存的荷花,象征衰败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湘皋遗佩空萧瑟”中的“萧瑟”指的是什么? A. 热闹 B. 寂寞 C. 美丽 D. 清新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倩影疑仙”是指什么? A. 兰花的美丽 B. 诗人的影子 C. 秋天的风景 D. 诗人的朋友
    答案:A

  3. “泣露啼烟”中的“泣”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悲伤 D. 平静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采桑子·八月十日题自画兰》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静夜思》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采桑子》则侧重于对过去美好的怀念与感伤,体现了不同层次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叶恭绰传》
  • 《古诗词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