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其六》

时间: 2025-01-26 05:07:39

画堂灯煖帘栊卷,禁漏丁丁,雨罢寒生,一夜西窗梦不成。

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画堂灯煖帘栊卷,禁漏丁丁,雨罢寒生,一夜西窗梦不成。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

白话文翻译:

在画廊中,灯光温暖,帘子轻卷,听到窗外淅沥的雨声,雨过之后寒意渐生,整夜在西窗下做梦却无所成就。玉娥再一次起身添上香料,倚着孤独的屏风,不言语却流露出情感,水调之音,不知是谁在吹奏笛声。

注释:

  • 画堂:画有美丽图案的厅堂。
  • 灯煖:灯光温暖。
  • 帘栊:窗帘和窗闩。
  • 禁漏:窗外雨滴声。
  • 丁丁:形容滴水声。
  • 寒生:寒气生起。
  • 玉娥:美丽的女子,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 香印:香的印记,指香气。
  • 孤屏:孤独的屏风,象征寂寞。
  • 水调:水调曲,指曲调柔美的音乐。
  • 吹笛声:笛声轻柔动听。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涉及特定典故,但“玉娥”可视为对美人、佳人的一种隐喻,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延巳,字绮云,号云峰,唐代词人,生于晚唐,工于词。他的词作多描写个人情感与生活场景,风格清丽而哀婉,受到后世的广泛赞誉。

创作背景:

《采桑子》系列词作反映了作者的情感经历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本诗创作于冯延巳的晚年,可能受到个人情感困扰以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

诗歌鉴赏:

《采桑子 其六》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细腻描写的词作,展现了冯延巳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情感。诗中以“画堂灯煖”开篇,描绘出一个温暖的环境,然而随着“禁漏丁丁”的雨声,气氛逐渐转为寒冷,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忧伤。诗人通过“西窗梦不成”反映出夜晚的无眠与思绪的纷杂,暗示着梦中追寻的情感无法实现,令人感到无奈。

“玉娥重起添香印”中的“玉娥”象征着美丽的女子,似乎是诗人心中理想化的情感寄托,但她的存在却是孤独的,表现出无言的情愫。此处,屏风的孤独和无声更突显了情感的压抑与无法倾诉的无奈。

最后一句“水调何人吹笛声”则将整首词推向高潮,笛声渗透出一种柔美与哀愁,诗人不禁发问,渴望知道是谁在吹奏,似乎在追问那段失落的情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情感的对比与音乐的暗示,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对美好而逝去的追忆与深深的孤独感,反映了唐代文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堂灯煖帘栊卷:描绘出温暖的环境,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禁漏丁丁,雨罢寒生:通过雨声与寒意的对比,引入了情感的转折。
  • 一夜西窗梦不成:暗示夜晚的思绪万千,却无法得到满足。
  • 玉娥重起添香印:美人起身,增添香气,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回倚孤屏,不语含情:孤独的情感,无法倾诉,暗含深情。
  • 水调何人吹笛声:笛声的引入,形成音乐与情感的交织,渲染出整首词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娥”比喻美丽的女子,传达出诗人对美的追求。
  • 拟人:香气与笛声的描写,将无形的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情感的压抑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忆与渴望,同时也暗示了人际关系的疏离与无奈,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与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光:象征温暖与希望。
  • 雨声:象征忧愁与孤独。
  • 玉娥:象征美丽与理想化的情感。
  • 笛声:象征柔美与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采桑子 其六》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冯延巳
    D. 白居易

  2. 诗中的“玉娥”象征什么? A. 朋友
    B. 美丽的女子
    C. 自然
    D. 记忆

  3. “水调何人吹笛声”的含义是什么? A. 询问笛子的主人
    B. 表达对音乐的喜爱
    C. 表达对失去情感的追问
    D. 描述音乐的美妙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梅花落》

诗词对比:

冯延巳的《采桑子 其六》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出对孤独与情感的深刻理解,但冯延巳更侧重于环境的描写与内心的细腻,而李清照则更强调情感的直接表达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均展现出唐宋词人对于情感的独特把握和细腻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词学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