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卫弟行之寿》
时间: 2025-01-27 04:15: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玉卫诸郎。我见白眉子最良。说似向人人不会,何妨。静里谁知竹有香。岁月没商量。暗地催人两鬓霜。三万六千须实数,休忙。才是东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提到兰玉卫的诸位郎君,我觉得白眉子最为优秀。虽然别人都不懂这些道理,没关系。在静谧中,谁知道竹子散发着香气呢?岁月不等人,暗中催促着人的两鬓渐渐变白。三万六千根须须要认真数数,不要急忙。这才是春风送来的时节。
注释:
- 兰玉卫:指的是卫国的美丽与优雅,象征着青春和美好。
- 白眉子:这里指年长而有智慧的人,寓意着尊重和敬仰。
- 竹有香:竹子的清香,象征高洁的品德。
- 岁月没商量:岁月流逝,不会与人商量。
- 两鬓霜:指人的头发渐白,象征衰老。
- 三万六千须:指须发的数量,夸张地表达老年的到来。
典故解析:
本诗使用了一些常见的文化元素,如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同时,白眉子作为一种隐喻,代表着智慧与长者的风范。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诗的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段成己,金朝著名词人,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金朝时期,可能是为了庆祝某位老者的寿辰,表达对长者的敬仰和对岁月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南乡子 卫弟行之寿》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词作,诗人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深刻感慨与对智慧的赞美。开篇提到的“兰玉卫诸郎”,体现了对青春与美好的追求,而“白眉子”的出现则带出了对年长者的敬意。词中提到的“静里谁知竹有香”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真谛的探寻。
整首词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前半部分以对比方式展现了青春与老年的交替,而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突显出人生的无常与珍贵。尤其是“岁月没商量,暗地催人两鬓霜”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时间对人的影响,让人感到深切的遗憾与无奈。
在语言上,词人运用了简练而富有韵律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词读来朗朗上口,情感也显得十分真挚和动人。通过对岁月的反思,诗人引导读者珍惜当下,珍视与长者的情感联系,从而让这首词超越了单纯的祝寿之作,具有了更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兰玉卫诸郎。”:指代那些年轻有为的人们,表达对他们的欣赏。
- “我见白眉子最良。”:白眉子即年长者,诗人认为他最出色,体现了对智慧的重视。
- “说似向人人不会,何妨。”:虽然大多数人不理解这些道理,但又何妨呢?
- “静里谁知竹有香。”:在安静的环境中,谁能体会到竹子的香气呢?暗示内心的深邃。
- “岁月没商量。”:时间不可逆转,让人感到无奈。
- “暗地催人两鬓霜。”:暗中催促着人的白发,彰显岁月的无情。
- “三万六千须实数,休忙。”:夸张地说须发的数量,提醒人们珍惜时间,而不是急于求成。
- “才是东风。”:春天的东风象征着新的开始,暗示希望和生机。
-
修辞手法:
- 对比:青春与老年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夸张:对于须发数量的夸张,强调了衰老的不可避免。
- 象征:竹子的香气象征着内在的高洁与品德。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智慧的尊重,同时也呼唤人们珍惜当下,感悟人生的真谛。
意象分析:
- 兰玉:象征青春的美丽与活力。
- 白眉子:象征智慧与年长者的尊严。
- 竹:象征高洁和内心的宁静。
- 岁月:象征时间的流逝,无情而不可逆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眉子”代表的是哪个群体?
- A. 年轻人
- B. 年长者
- C. 小孩
- D. 士兵
-
填空题:诗中提到“岁月没__”,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判断题:诗中“静里谁知竹有香”表达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 (对/错)
答案:
- B
- 商量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比较段成己的《南乡子》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段成己更侧重于对老年智慧的尊重,而苏轼则更强调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