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芙蓉 戊辰闰五月十七日,同涧宾泛舟山塘有赋》
时间: 2025-01-11 07:42: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芙蓉》
戊辰闰五月十七日,同涧宾泛舟山塘有赋
——戴延介
远天云点墨。趁青蘋风起,白鸥迎楫。
一层塔影,浮动卧龙活。空濛山翠泼。
眉痕黛远吹碧。绿净玻璃,看画桡划破,
燕瘦飐波立。无多雨丝烟叶。笛竹声酸,
心事总悱恻。西施可网,应傲五湖客。
文园原病渴。梅酸不解今夕。
归梦重寻,愿飞随钗凤,栖傍小鬟侧。
白话文翻译:
远方的天空如墨点染。趁着青苔的风起,白鸥迎着船桨。
塔影层层浮动,仿佛卧龙在活跃。空濛的山翠在泼洒。
眉间的痕迹在远方的黛色中吹拂,碧绿如玻璃,看着画桨划破水面,
燕子瘦弱地在波上掠过。没有多少细雨和烟雾缭绕。竹笛声带着酸楚,
心中的思绪总是难以言表。西施也可以被网捕,应该傲视五湖之客。
文园本就渴望,梅子的酸涩不懂今夜的心情。
归来的梦重寻,愿意随钗凤飞翔,栖息在小侍女的身旁。
注释:
- 青蘋:青苔,水边的植物,象征柔和的自然景致。
- 白鸥迎楫:白鸥飞来迎接船桨,描绘出和谐的自然场景。
- 塔影:可能指寺庙或塔楼的影子,代表人文气息。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意指美丽与风华。
- 钗凤:指钗子和凤凰,象征美好的愿望或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延介,清代诗人,生于1644年,卒于1711年。他的诗风以婉约细腻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和生活景象,带有一定的抒情性质。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戊辰年闰五月,作者与友人泛舟于山塘,感受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写下此诗表达内心的感慨与思绪。
诗歌鉴赏:
《梦芙蓉》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交织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远天云点墨”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天与云的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感受到一种空灵与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泛舟的情景,白鸥迎接船只,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在山水与人文的交融中,表达了对心事的独白与思索。特别是“心事总悱恻”一句,蕴含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难以言表的情感。西施的提及不仅仅是美的象征,也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反思与超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此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和理想追求,值得反复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天云点墨:远处的天空如同墨水一般,描绘出一种苍茫的感觉。
- 趁青蘋风起,白鸥迎楫:形象地描绘出在风的吹拂下,白鸥与船只的互动,增强了环境的生动性。
- 一层塔影,浮动卧龙活:塔影如同卧龙般活泼,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生机。
- 碧:这里的“碧”字不仅指颜色,也寓意着清新的情感状态。
- 归梦重寻:归来的梦想再次被寻求,表达了对理想和追求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远天云点墨”,将天空比作墨点,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如“白鸥迎楫”,将白鸥赋予了人的行为,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心事总悱恻”与“西施可网”,形成了平衡的结构,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心中情感的纠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变化与自由。
- 白鸥:代表纯洁与自由。
- 塔影:象征人文情怀与历史沉淀。
- 梅:象征孤独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施”象征了什么?
- A. 美丽与风华
- B. 忍耐与孤独
- C. 自然与和谐
-
“白鸥迎楫”中的“迎”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诗人对自然的描绘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欢乐
- C. 复杂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主体情感:思念与孤独,和《梦芙蓉》的内心思绪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戴延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