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插秧
村北村南春雨多,
千声布谷奈君何。
稚子不知征战苦,
把秧犹唱太平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村庄的北边和南边都在春雨中滋润,田间布谷鸟的叫声此起彼伏,让人不禁感叹时局的安宁。稚嫩的孩子们并不知道战争的苦难,他们在田里插秧时依然欢快地唱着太平的歌谣。
注释:
- 布谷:布谷鸟,一种春天到来的象征,其叫声常被视为季节变化的标志。
- 征战苦:指战争带来的痛苦和艰辛。
- 稚子:年幼的孩子,象征着无知与天真。
- 太平歌:歌唱和平生活的歌曲,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崧,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和自然景物为主,以质朴自然的风格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农忙时节,反映了农村的生机和安宁,突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刘崧的《观插秧》通过田间插秧的场景,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春天画面。诗的开头两句“村北村南春雨多,千声布谷奈君何”,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后,村子的景色美好,布谷鸟的鸣叫声在田野间回荡,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氛围。而后两句“稚子不知征战苦,把秧犹唱太平歌”则通过稚子的无知与天真,反衬出战争的苦难,对比出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全诗在表现自然景色的同时,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寓意,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村北村南春雨多:描绘春天到来时,村庄北边和南边都沐浴在春雨中,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千声布谷奈君何:布谷鸟的叫声响亮而多,是春天的信号,诗人感叹在这种环境下怎么能不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 稚子不知征战苦:孩子们天真无邪,不懂得外界的苦难,象征着对和平的美好向往。
- 把秧犹唱太平歌:插秧的孩子们仍在唱着太平的歌,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村北村南”与“千声布谷”,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布谷鸟的叫声与人类情感结合,赋予自然以生命。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春雨: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布谷鸟:代表春天和安宁的象征。
- 稚子:象征着无邪与纯真,反映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
- A) 燕子
- B) 布谷鸟
- C) 麻雀
-
诗中“稚子不知征战苦”中的“稚子”指的是?
- A) 年长者
- B) 年幼的孩子
- C) 农民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战争的恐惧
- B)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C) 对自然的厌倦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宁静的氛围,而刘崧的《观插秧》则结合了农忙的生动场面,展现出一种生活的活力和希望。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古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