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

时间: 2025-01-10 19:01:56

天畔峨嵋簇簇青,楚云何处隔重扃。

落花带雪埋芳草,

春雨和风湿画屏。

对酒莫辞冲暮角,望乡谁解倚南亭。

惟君信我多惆怅,只愿陶陶不愿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
(韦庄)

天畔峨嵋簇簇青,
楚云何处隔重扃。
落花带雪埋芳草,
春雨和风湿画屏。

对酒莫辞冲暮角,
望乡谁解倚南亭。
惟君信我多惆怅,
只愿陶陶不愿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黄昏时分,作者在远方的青山和云朵之间,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落花如雪,埋没了芳草;春雨与和风滋润了画屏。面对酒杯,不要因酒而辞别夜晚的角声;而我在南亭依靠,望着故乡,谁能理解我的思乡之情?我只希望能够陶醉在这份惆怅中,而不愿清醒过来。

注释:

  • 峨嵋:指峨眉山,位于四川,因其形态高耸而得名。
  • 楚云:指楚地的云,楚地为今湖北一带。
  • 重扃:重重的关锁,比喻隔绝。
  • 带雪:形容落花的洁白。
  • 陶陶:形容陶醉,沉醉的状态。

典故解析:

  • 楚云:楚国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分,诗中提到的云可能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南亭:古代文人常在南亭吟咏,常与思乡情感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字子华,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他的诗风沉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及对故土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暮时节,作者因思念故乡而寄情于花草和春雨,通过观察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心中的惆怅。开篇以“天畔峨嵋簇簇青”描绘了青翠的山峦,紧接着以“楚云何处隔重扃”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隔绝感。落花与芳草的对比,似乎在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往往短暂,正如春天的花朵终将凋零。诗人在酒杯前的自我劝慰,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无奈与抗争,而“望乡谁解”则流露出深沉的孤独与无助。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交织,构建了一个充满思乡情怀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内心深处的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畔峨嵋簇簇青:描绘峨眉山在天边的青翠景象,营造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
  2. 楚云何处隔重扃:表达对故乡(楚地)的思念,重重的关锁象征着彼此的隔绝。
  3. 落花带雪埋芳草:落花如雪,掩埋了春天的芳草,象征着过去美好的事物被覆盖的无奈感。
  4. 春雨和风湿画屏:春雨与春风湿润了画屏,展现出春天的生气与温柔。
  5. 对酒莫辞冲暮角:劝自己在酒席上不要因暮角的声音而辞别,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
  6. 望乡谁解倚南亭:在南亭中望着故乡,感叹无人能理解自己的思乡之情。
  7. 惟君信我多惆怅:只有你相信我内心的惆怅。
  8. 只愿陶陶不愿醒:希望沉醉在这种惆怅的状态中,不愿清醒面对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落花带雪”将落花比作雪,突显其洁白和美丽。
  • 对仗:诗中许多句子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春雨和风湿画屏”,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唐代末期文人对生活的深思与感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峨嵋:象征高远的理想或故乡。
  • 楚云:代表思乡情怀。
  • 落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好事物的消逝。
  • 春雨和风:象征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峨嵋”指的是哪座山?

    • A) 黄山
    • B) 泰山
    • C) 峨眉山
  2. “望乡谁解倚南亭”中“南亭”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美丽

答案:

  1. C) 峨眉山
  2.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对兄弟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韦庄与李白:韦庄的诗更加沉郁,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为豪放,常以自然景物来抒发豪情,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韦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