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

时间: 2025-04-29 04:38:50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台城

作者: 韦庄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纷飞的江面上,河边的草与雨水交融成一片,六朝的往事宛如梦幻般飘渺,空中鸟儿悲鸣。最无情的,莫过于台城的柳树,依旧笼罩在烟雾中,十里的堤岸显得如此苍茫。


注释:

  • 霏霏: 形容细雨纷飞的样子。
  • 江草齐: 江边的草生长得茂盛。
  • 六朝: 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六个朝代(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这里泛指历史的久远。
  • 鸟空啼: 空中鸟儿悲鸣,表现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无情: 形容事物无情的特性,常用以表达对自然的感慨。
  • 台城柳: 指的是台城的柳树,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 烟笼: 烟雾缭绕,形容环境的朦胧。
  • 十里堤: 指的是十里长的堤岸,带有广阔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梦得,晚唐著名的诗人之一,以词作闻名,尤其擅长写离愁别绪,作品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台城》创作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历史的变迁让诗人感受到强烈的时光流逝和对往昔的怀念。诗中描绘的台城,作为历史文化的象征,承载着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台城》以江雨、鸟鸣、柳树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凄美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思考。开篇“江雨霏霏江草齐”,雨水与草的交融,不仅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对自然的感触。接下来的“六朝如梦鸟空啼”,则将历史与现实对比,六朝的辉煌如同梦幻般的消逝,而空中鸟儿的啼鸣则为这份梦幻增添了一份凄凉,仿佛在诉说着往事的无情。

“无情最是台城柳”一句,台城的柳树象征着离别与思念,柳树的无情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依旧烟笼十里堤”,将景物与情感结合,烟雾缭绕的堤岸透出一丝苍凉,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沉重与沧桑。

整首诗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江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同时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对历史流逝的感怀,展现了韦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雨霏霏江草齐:细雨霏霏,江边草木繁茂,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 六朝如梦鸟空啼:六朝的历史仿佛梦境般遥远,空中鸟儿的啼鸣更添一层凄凉,表现出对往昔的追忆。
  • 无情最是台城柳:台城的柳树,象征着离愁,最为无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 依旧烟笼十里堤:十里长堤依然被烟雾笼罩,构成了一种苍茫的意境,表现出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比作梦境,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拟人:柳树被赋予无情的特性,突出情感对比。
  • 对仗:诗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整体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江雨与台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雨: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鸟鸣: 代表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失去的哀叹。
  • 台城柳: 象征着离别与思念,隐喻着人事的变迁。
  • 烟笼: 代表着朦胧的记忆与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台城》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韦庄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六朝”指的是: A. 六个朝代
    B. 六位诗人
    C. 六种文化
    D. 六种景象

  3. “无情最是台城柳”中的“无情”主要指: A. 柳树的生长
    B. 柳树的凋零
    C. 柳树的离别
    D. 柳树的情感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思考。
  • 李白的《庐山谣》:也涉及历史与自然的结合,表现出浓厚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韦庄的《台城》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侧重于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后者则是对人生豪情的讴歌,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韦庄诗词集》
  3.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