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淡香幽艳露华浓》

时间: 2025-02-04 15:28:20

淡香幽艳露华浓。

晚妆慵。

略匀红。

春困恹恹,□□鬓云松。

早是自来莲步小,新样子,为谁弓。

画堂西畔曲栏东。

醉醒中。

苦匆匆。

卷上珠帘,依旧半床空。

香炧满炉人未寝,花弄月,竹摇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淡香幽艳露华浓
作者:刘过 〔宋代〕

淡香幽艳露华浓。晚妆慵。略匀红。
春困恹恹,鬓云松。早是自来莲步小,新样子,为谁弓。
画堂西畔曲栏东。醉醒中。苦匆匆。
卷上珠帘,依旧半床空。香炧满炉人未寝,花弄月,竹摇风。

白话文翻译

清淡的香气幽幽,花色娇艳,露水浓厚。
她懒洋洋地化着晚妆,脸上稍微带着一点红。
春天的困倦让人昏昏欲睡,鬓发松散。早已是那轻盈的莲步,
这般新模样,究竟是为了谁而弯腰?
画堂的西边和曲栏的东边,我醉醒之间,
心中苦闷匆匆。卷起珠帘,依旧是半床空寂。
香炉里的香气满溢,人还未入睡,花儿在月下摇曳,竹子在微风中摇摆。

注释

  • 淡香:清淡的香气。
  • 幽艳:颜色淡雅而美丽。
  • 露华浓:露水厚重,形容清晨的湿润。
  • 晚妆慵:傍晚时分的妆容显得懒散。
  • 鬓云松:鬓发松散,形容打理不整齐。
  • 莲步小:轻盈的步伐,如同莲花般的优雅。
  • 画堂:装饰精美的厅堂。
  • 珠帘:用珠子做成的帘子,形容华丽。
  • 香炧:香炉中的香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约1085年-约1145年),字景山,号鲁斋,宋代著名词人,仕途坎坷,后隐居于山林。他的诗词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深刻表达,风格清新而婉约。

创作背景

《江城子·淡香幽艳露华浓》是在宋代女性生活背景下创作的,诗中表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与情绪,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江城子》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美丽而迷人的女子形象。开篇“淡香幽艳露华浓”便设定了整个诗的基调,清香、娇艳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优雅的氛围。接下来的“晚妆慵”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懒散与娇媚,恰到好处地反映了春天的温柔与慵懒。

诗中提到的“春困恹恹,鬓云松”,则传达出一丝无奈与困倦,暗示着生活的疲惫与女子内心的孤独。尤其是“依旧半床空”,让人感受到一种寂寞的情绪,似乎在诉说着女子内心的空虚与渴望。

最后两句“香炧满炉人未寝,花弄月,竹摇风”则将场景进一步延伸,展示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创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淡香幽艳露华浓:开篇即用香气和花色来营造氛围。
  2. 晚妆慵:描写女子晚妆的懒散,表现出一种慵懒之美。
  3. 春困恹恹,鬓云松:表现出春日的困倦与无力。
  4. 早是自来莲步小:暗示女子的步态轻盈,富有魅力。
  5. 新样子,为谁弓:疑问句,流露出女子内心的渴望与不安。
  6. 画堂西畔曲栏东:描绘环境,画堂和栏杆营造出一个优雅的空间。
  7. 醉醒中。苦匆匆:醉中醒来,感到时间流逝的急促,内心苦闷。
  8. 卷上珠帘,依旧半床空:暗示孤独,半床空寂让人感到失落。
  9. 香炧满炉人未寝:香气四溢,而人仍未入睡,显示出一种不安的情绪。
  10. 花弄月,竹摇风: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鬓云松”比喻头发的松散。
  • 对仗:如“画堂西畔曲栏东”,对称工整。
  • 拟人:如“花弄月,竹摇风”,使自然景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女子外表和内心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孤独的感叹,展现了细腻而复杂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香气:象征着女子的娇美与生活的细腻。
  • :代表青春与美丽,同时也隐喻着短暂与易逝。
  • :象征着孤独与思念,反映内心的情感。
  • :代表坚韧与柔美,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淡香幽艳露华浓”中的“幽”是指什么?
    A. 安静 B. 深远 C. 清淡

  2. 填空题:诗中提到“香炧满炉人未寝”,表现了_____的情感。

  3. 判断题:诗中女子的形象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A
  2. 孤独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展现女性情感与生活的细腻。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现女性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孤独的情感,但表现方式更为豪放,形成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在对月的描写中,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过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