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赋拜月图》

时间: 2025-01-27 03:32:26

一枝繁杏宋墙东。

翠帷重。

卷春风。

留得残妆,帘月拜玲珑。

云作鬓蝉霞作袂,香雾湿,玉鬟*。

闲情都付烛华红。

琐窗中。

照芳容。

细逐行云,零乱紫金峰。

天外翠鸾仙侣在,城阙晚,梦芙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枝繁杏宋墙东。翠帷重。卷春风。留得残妆,帘月拜玲珑。云作鬓蝉霞作袂,香雾湿,玉鬟。闲情都付烛华红。琐窗中。照芳容。细逐行云,零乱紫金峰。天外翠鸾仙侣在,城阙晚,梦芙蓉。

白话文翻译

一枝繁茂的杏花,盛开在宋代的墙东。翠绿色的帷幕被春风轻轻卷起,留下那残存的妆容,月光透过帘子,恭敬地拜访玲珑的美景。云彩如鬓发,蝉声似霞衣,香雾湿润了玉髻。闲暇的情绪尽情溶入烛光的红色中。在小窗内,映照着她的芳容。细细地追逐着行云,零散的紫金峰映入眼帘。天外的翠鸾与仙侣相伴而行,城阙在晚霞中,仿佛做了一个芙蓉的梦。

注释

  • 繁杏:盛开的杏花,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 翠帷:翠绿色的帷幕,指代春天的氛围。
  • 残妆:指的是未完全卸去的妆容,暗示着美丽的瞬间。
  • 玲珑:形容事物精巧、细腻。
  • 香雾:香气弥漫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玉鬟:指女子的发髻,象征着女子的美丽。
  • 琐窗:小窗,指代窗子的精致和小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字仲明,号子涧,生于晚唐之际,曾任官职,擅长诗词,尤其是词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细腻的艺术表现。

创作背景

《江城子 赋拜月图》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此诗反映了诗人在夜晚月色下的感怀与思索,以月亮、花卉等自然元素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王恽的《江城子 赋拜月图》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春天的气息。诗的开头“一枝繁杏宋墙东”便引人入胜,杏花的美丽与宋代的历史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画面。接着,翠帷的描绘和卷动的春风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中。

诗中反复出现的月光与香雾,暗示着一种浪漫的氛围,诗人通过“留得残妆,帘月拜玲珑”一语,刻画了女子的柔美与月光的清丽。尤其是“云作鬓蝉霞作袂”的描写,充满了生动的意象,仿佛让人看到了那位女子在春风中轻盈的舞动。

结尾部分“天外翠鸾仙侣在,城阙晚,梦芙蓉”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及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内心的感触,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枝繁杏宋墙东:描绘了杏花的盛开,暗示春天的来临。
  • 翠帷重:重重的翠帷,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卷春风:春风轻柔地卷动帷幕,表现出春天的活力。
  • 留得残妆,帘月拜玲珑:月光照耀在女子的妆容上,表现了她的美丽。
  • 云作鬓蝉霞作袂: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发饰与衣袂,赋予了生命。
  • 闲情都付烛华红:闲暇的心情在烛光中流淌,体现了宁静的生活情调。
  • 琐窗中,照芳容:小窗内映照出女子的美丽容颜。
  • 细逐行云,零乱紫金峰: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天外翠鸾仙侣在,城阙晚,梦芙蓉: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云作鬓、蝉作袂,通过比喻生动地描绘女子的形象。
  • 对仗:如“香雾湿,玉鬟”等,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春花、月光等意象传达情感,营造出浓厚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月光:象征着宁静、柔和的美,常与思念相结合。
  • 春风: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温暖。
  • 云与霞:象征着美丽与飘逸的感觉,常用来装点女子的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枝繁杏”中的“繁”字可以理解为: A. 稀少 B. 繁茂 C. 枯萎

  2. “云作鬓蝉霞作袂”的含义是: A. 描述云彩与蝉声 B. 比喻女子的妆容 C. 形容自然景色

  3. 诗中“天外翠鸾仙侣在”中的“翠鸾”指的是: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人

答案

  1. B. 繁茂
  2. C. 形容自然景色
  3. A. 一种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王恽的《江城子 赋拜月图》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王恽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加侧重于内心的情感表达。两者风格各异,均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