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湖放闸二首》

时间: 2025-01-27 04:02:42

水簟南舒去转虚,天檐北卸望来无。

相傅一万四千顷,老眼初惊见练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练湖放闸二首
水簟南舒去转虚,
天檐北卸望来无。
相傅一万四千顷,
老眼初惊见练湖。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湖面如履冰,南风轻拂,水波荡漾,似乎在变幻无常;北方的屋檐下,望去却是无尽的空旷。相隔一万四千顷的水域,在我老眼中,初次惊奇地呈现出练湖的美景。

注释:

  • 水簟:水上生出的浮萍或水草,形态如席子,意指湖面。
  • 南舒:南风轻柔地吹拂,舒适而温和。
  • 天檐:屋檐,指建筑的顶端部分。
  • 相傅:相连、相互依存之意,代指湖泊之间的关系。
  • 一万四千顷:形容湖面广阔,表示面积之大。
  • 老眼:年长者的眼睛,指作者自己已年迈。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中的意象如“水簟”和“老眼”,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岁月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淡然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江西吉安人。万里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景物和民俗生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景观的交融。练湖作为地方名,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敬仰。

诗歌鉴赏:

在这首诗中,杨万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练湖的辽阔与宁静。开头的“水簟南舒去转虚”描绘了湖面如同柔软的席子,南风轻拂,水波荡漾,仿佛在变化无常,给人一种轻松恬淡的感觉。接着“天檐北卸望来无”则转而描写北方的空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披露出一种孤独感。诗中用“相傅一万四千顷”强调湖泊的广阔,给人一种无垠的视觉体验。最后“老眼初惊见练湖”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惊讶与欣喜,虽然年迈,但依然能够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簟南舒去转虚”:湖面如同席子一样展开,轻柔的南风吹来,似乎使得湖面变得虚无缥缈。
    • “天檐北卸望来无”:北方的屋檐下,望去却是一片空旷,没有任何景物遮挡。
    • “相傅一万四千顷”:形容湖泊面积广阔,彼此相连,形成一片广袤的水域。
    • “老眼初惊见练湖”:年长的眼睛第一次看到练湖的美景,充满惊奇和赞叹。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面比作“水簟”,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好景色的欣赏。

意象分析:

  • 水簟:象征自然的柔美与宁静,暗示诗人对湖泊的深厚情感。
  • 南风:代表温暖、舒适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 老眼:象征着经历与智慧,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簟”指的是什么?

    • A. 湖面
    • B. 水草
    • C. 河流
  2. 诗人用哪个词描述湖泊的广阔?

    • A. 一万四千顷
    • B. 一千里
    • C. 千亩
  3. “老眼初惊见练湖”中“老眼”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人的眼睛
    • B. 年长者的眼睛
    • C. 动物的眼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对比杨万里的《练湖放闸》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致,但杨的作品更多展现湖泊的辽阔,王的则强调山水的幽静,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