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炊黄宙铺饭後山行》

时间: 2025-04-27 05:56:35

山行行得软如绵,急上篮舆睡霎间。

梦里只闻人喝道,不知过尽数重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晨炊黄宙铺饭後山行
山行行得软如绵,急上篮舆睡霎间。
梦里只闻人喝道,不知过尽数重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晨炊时出发上山的情景。行走在山中,路途软软的如同绵绸,坐在车舆上迷迷糊糊地打盹。梦中只听到有人在呼喊,但对于已经走过多少重山却毫无所知。

注释:

  • 晨炊: 早晨煮饭,表示早餐的准备过程。
  • 黄宙: 可能指黄昏或晨光,强调时间的背景。
  • 软如绵: 形容山路平坦柔软,容易行走。
  • 篮舆: 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类似于轿子。
  • 喝道: 喊叫,通常是为了引起注意或传达信息。
  • 重山: 多重山峦,表示行走的艰难和遥远。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重山”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行旅的艰难,寓意人生旅途的曲折与不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被誉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他在游历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悠闲。

诗歌鉴赏:

《晨炊黄宙铺饭後山行》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晨出行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柔美与人生的惬意。开头两句“山行行得软如绵,急上篮舆睡霎间”通过对山路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行走状态。这里的“软如绵”不仅描绘了路途的舒适,更隐喻了人生旅途中的轻松与安逸。

接着,诗人进入梦境,体现了他的恍惚与迷醉。在“梦里只闻人喝道”中,听到的声音似乎是生活的喧嚣,但诗人却对周遭的环境和所经过的风景毫无所知,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漠视。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失落与惆怅。

整首诗通过对晨行的描绘,结合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显迷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更是对人生旅途的反思,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行行得软如绵: 描述山路的柔软,给人一种舒适的行走感。
  • 急上篮舆睡霎间: 表达出诗人坐在篮舆中,因疲惫而短暂入睡的状态。
  • 梦里只闻人喝道: 在梦中听到他人的呼喊,表明一种对外界的关注与无奈。
  • 不知过尽数重山: 反映了在忙碌与梦幻中,诗人对走过的路途无所知,暗示人生的无常与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 “软如绵”用来形容山路,形象生动。
  • 对仗: 诗中有一定的对称结构,增添了韵律感。
  • 拟人: “人喝道”赋予了声音以人性化,增强了环境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晨行的过程,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迷惘,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炊: 象征新的一天的开始,带来希望和生机。
  • 黄宙: 暗示时光的流逝,强调时间的变化。
  • 重山: 代表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挑战,象征着人生的复杂与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述的山路是什么样的? A. 硬邦邦的
    B. 软如绵
    C. 湿滑的

  2. 诗人坐在什么交通工具上? A. 马车
    B. 篮舆
    C. 船

  3. 诗中提到的“人喝道”表示什么? A. 快乐的声音
    B. 吵闹的呼喊
    C. 安静的低语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 同样描绘自然山水,但更侧重于静谧之美。
  • 李白《早发白帝城》: 强调晨光与奔放的情感,展现出另一种行旅的姿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