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咏腊雪》
时间: 2025-02-04 15:39: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咏腊雪
作者: 尹志平 〔元代〕
琼花缭乱玉尘飞。
满长堤。拥柴扉。
暖焙窗明,安用绣帘帏。
夜静云收银鉴满,看雪月,斗光辉。
季冬真瑞古今奇。
助寒威。显丰期。
感动诗人,魂魄入希夷。
谢女多才咏不尽,留与俺,道人知。
白话文翻译
琼花纷飞,像玉尘一般飞舞,
长堤上满是雪,柴扉紧闭。
炉火温暖,窗明如镜,何必再用绣帘来遮挡?
夜静时,云朵散去,明月照耀,银色的湖面波光粼粼。
冬日的雪景,真是古今难得的奇观。
它助长了寒气,显示出丰收的期望。
感动了诗人的心灵,使他沉醉于那种空灵之境。
谢女才情出众,诗句难以尽述,
只留给我这位道人来解读。
注释
字词注释
- 琼花:指洁白的雪花。
- 玉尘:形容雪如玉一样洁白。
- 满长堤:长堤上积满了雪。
- 拥柴扉:紧闭的柴扉,表示温暖的环境。
- 暖焙:指火炉温暖。
- 安用:何必;不需要。
- 绣帘帏:精美的帷幕,用于遮挡。
- 银鉴: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湖面。
- 斗光辉:与月光交相辉映。
- 季冬真瑞:冬季的雪真是美好的兆头。
- 显丰期:显示出丰收的希望。
典故解析
“腊雪”指的是腊月的雪,以其独特的景象和自然的美感而受到诗人的赞美。古往今来,腊雪被视为一个吉祥的象征,寓意着丰收与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尹志平是元代著名的词人,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尹志平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江城子 咏腊雪》创作于腊月,一般是在寒冷的冬季,诗人通过描绘雪景,表达了对冬日美景的感受和对未来丰收的期盼。
诗歌鉴赏
《江城子 咏腊雪》是一首充满了冬日气息的抒情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展现了冬季雪景的独特魅力。全诗以琼花和玉尘形容雪,营造出一种轻盈、洁白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冬季雪景的赞美。紧接着,诗人通过对长堤、柴扉、温暖炉火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冬天的温暖与安宁。
夜晚的宁静,云朵散去,明月照耀,湖面似银镜般明亮,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诗中提到的“斗光辉”,不仅描绘了光影交错的美感,也暗含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后,诗人感慨腊雪的奇妙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显示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流畅而有韵味,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词人的艺术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琼花缭乱玉尘飞:用琼花比喻雪花,描绘出雪花纷飞的美丽景象。
- 满长堤:长堤上积满了雪,展现出冬日的景象。
- 拥柴扉:柴扉紧闭,暗示室内的温暖与安宁。
- 暖焙窗明:炉火温暖,窗明如镜,表达了温暖舒适的情境。
- 夜静云收银鉴满:夜晚宁静,云散去,明月照亮湖面。
- 看雪月,斗光辉:雪和月交相辉映,增添了景色的美感。
- 季冬真瑞古今奇:冬季的雪景真是古今少见的奇观。
- 助寒威,显丰期:雪的存在增强了寒气,同时也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感动诗人,魂魄入希夷:雪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沉浸在一种空灵的境界中。
- 谢女多才咏不尽:提到谢女才情出众,诗句难以尽述。
- 留与俺,道人知:最后表达了自己愿意解读这份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琼花”比喻雪花,增添了诗的意境。
- 拟人:雪被赋予了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腊雪,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丰收的美好期许。诗人借助雪景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空灵的心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琼花:象征雪的洁白、美丽。
- 玉尘:雪花轻盈的质感,带有一种灵动的美。
- 银鉴:象征明亮的湖面,反射出月光的美丽。
- 柴扉:象征温暖的家,代表着安宁和舒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用什么比喻雪花?
- A. 银光
- B. 琼花
- C. 玉尘
- D. 明月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拥柴扉”是指____。
-
判断题:整首诗描绘了夏季的美景。(对/错)
答案
- B. 琼花
- 柴扉紧闭,暗示温暖的环境。
- 错(整首诗描绘的是冬季的腊雪)。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北国的雪景,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描写夜晚的雪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思索。
两首诗都展现了雪的美丽,但意境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前者更为豪放,后者则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