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高邮舟中》
时间: 2025-02-04 15:38: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酒垆饼舍带长沟。过扬州。又高邮。逆浪流澌,寸寸涩行舟。北望神京天共远,何处是,五云楼。昔年此地足戈矛。转城陬。屡回头。甓社湖中,明月竟谁收。欲问少年淮海士,疏苇外,起沙鸥。
白话文翻译
在酒肆和饼铺之间,有一条长长的沟渠。经过扬州,又来到高邮。逆着波浪,船行得异常艰难。向北望去,神京的天空似乎遥不可及,五云楼在哪里呢?曾经在这个地方,战士们手持戈矛。来回转动,时常回头。甓社湖中,明月究竟是谁来收?我想问问那年轻的淮海士,在疏疏的芦苇外,沙鸥又在何处起飞?
注释
- 酒垆:卖酒的地方。
- 饼舍:卖饼的店铺。
- 高邮:地名,位于江苏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 逆浪流澌:逆着波浪,行船缓慢而艰难。
- 神京:指的是北方的京城,即北京。
- 五云楼: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楼阁,象征着美好理想或目标。
- 戈矛:古代的武器,象征战争和英雄。
- 甓社湖:湖泊的名称,可能暗指某个特定的地方。
- 淮海士:指淮海地区的年轻人,可能暗喻渔者或水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存,元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故乡、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时局的感慨。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常运用丰富的意象与情感。
创作背景
《江城子 高邮舟中》是吴存在舟中所作,表达了他在逆流而行的过程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孤独,具有浓厚的时代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江城子 高邮舟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的“酒垆饼舍带长沟”通过具体的场景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气息,营造了一个熟悉而亲切的空间。接下来的“逆浪流澌,寸寸涩行舟”则以动词“逆”和“寸寸”描绘出行舟的艰难,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困境。
诗中,“北望神京天共远,何处是,五云楼”一句,既是对理想的追寻,也是对现实的渴望,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对往昔的回忆中,诗人提到“昔年此地足戈矛”,显示了对战争的沉痛记忆,令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结尾处,诗人“欲问少年淮海士,疏苇外,起沙鸥”,不仅是对当下生活的寻问,更是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知的探索,展示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酒垆饼舍带长沟:描绘了旅途中的日常景象,给人以亲切感。
- 过扬州。又高邮:表明诗人所经过的地点,增加了地域的真实感。
- 逆浪流澌,寸寸涩行舟:强调了行舟的艰难,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挣扎。
- 北望神京天共远,何处是,五云楼:诗人向往理想中的美好,展现出对故土和理想的渴望。
- 昔年此地足戈矛:对历史的反思,暗示战争的苦痛与无奈。
- 甓社湖中,明月竟谁收: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感到无奈,渴望知晓其归属。
- 欲问少年淮海士,疏苇外,起沙鸥:表达了对自由与未来的探索和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逆浪流澌”,比喻诗人生活中的艰难。
- 对仗:如“酒垆饼舍”和“逆浪流澌”,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例如“明月竟谁收”,赋予明月以感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旅途中的思考与感悟,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垆:象征生活的安逸与亲切。
- 高邮:象征乡愁与故土。
- 神京:象征理想与追求。
- 戈矛:象征过去的战争与痛苦。
- 明月:象征美好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酒垆”和“饼舍”代表什么?
- A. 战争
- B. 生活的安逸与亲切
- C. 自由
-
“逆浪流澌”中的“逆”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无奈
- B. 快乐
- C. 悲伤
-
诗人向往的“神京”指的是哪里?
- A. 北京
- B. 南京
- C. 高邮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吴存的《江城子 高邮舟中》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渴望,但吴存更多地通过旅途的艰难感受到孤独,而柳永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的细腻与微妙。两者在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诗词集《元代诗选》
- 相关研究文章《吴存诗歌的时代背景与艺术特色》